現在救未來 財爺倡慳家設基金防人口老化入不敷支 料至少需儲3,600億元

現在救未來 財爺倡慳家設基金
防人口老化入不敷支 料至少需儲3,600億元

【本報訊】港府預測15年後將現長期赤字財政危機,財政司司長曾俊華下月發表財政預算案,將啟動應變措施,各政府部門不會像以往自動增加開支撥款,預計每年節省約30億元,並提出「現在救未來」新方案諮詢公眾,擬成立「未來基金」(Future Fund),把每年部份盈餘撥入基金,投資增值,有估計基金至少需3,600億元以上。議員認同概念,但認為不能削減對現時有迫切需要的公共服務開支。
記者:呂焯均

曾俊華擬成立未來基金,並把每年盈餘撥入基金滾存。資料圖片

曾俊華在去年財政預算案宣佈,為應付本港人口高齡化,成立長遠財政政策工作小組,小組近日提交報告,曾俊華將在新一年度預算案交代。

每年節省30億經常開支

政府消息指,小組結論指回歸後本港經濟大致維持較高增長,平均每年4.5%,政府又以退稅、派錢等還富於民,並大增福利、醫療及教育等開支,單是本財政年度,政府已增加逾270億元經常開支,令每年整體經常開支逾3,600億元。
本港現有兩萬多億元外匯基金,支持發行港元,不能動用。由過去累積財政盈餘所設立的財政儲備,現有約7,000億元,約足夠兩年政府經常開支。小組預測,最快15年後,港府便因人口老化、工作人口下降、稅收減少而入不敷支,而此乃全球各國均面對的問題,若不改善,料六成國家會在50年後先後破產,日本更已出現人口老化,令國家財政陷入困境。
小組參考各國應變措施,建議政府控制不必要服務的開支,曾俊華已在下年度立即實施,終止每年部門開支的自動增加機制,嚴格規定要檢討各項服務效益,取消低效益部份,改為投入新服務,估計每年可節省約1%經常開支,相當於30億元。但政府仍沒限制有需要的新服務,因此,下年度經常開支仍會增加。
面對財政問題,據悉政府對策不多,曾探討的消費稅只能令收入較穩定,不能賴以增加收入,因經濟差時消費同樣呆滯,更擔心窒礙旅客來港消費;至於外國慣用的發債,則有葡萄牙和西班牙等國的債務危機先例,提出加稅亦難實行。

指定年限內不能動用基金

小組提出政府繼續全力推動經濟創富之餘,亦可效法澳洲設立的「未來基金」,在政府有盈餘的年度,把部份盈餘注資基金,並投資增值,但會立法規定,未來基金在指定年限內不能動用,待日後政府財困時才取用。
消息稱,曾俊華期望社會了解人口老化對政府財政壓力的嚴重性,討論紓解方案,包括設立法定的「未來基金」。政府長遠財政政策工作小組非官方成員王銳強拒絕評論小組的工作,表示「未來基金」的概念是積穀防饑。民主黨立法會議員單仲偕說,曾俊華過去七年已派2,100億元,平均每年300億元,與其亂派錢,撥作「未來基金」值得考慮,以港府每年開支約3,600億元計,基金不少於此數才有作用。他指該黨07年已建議成立高齡人口儲備基金,惟須先滿足現時有迫切需要的服務開支,有盈餘才撥入基金。
經濟學者關焯照同意政府未雨綢繆,投資策略應穩健,一成可用來投資物業,賺取較高回報。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學系副教授麥萃才指未來基金相當於主權基金,由政府成立,可在環球投資,金額龐大,另一好處是可增加政府在全球金融市場的影響力。

足本收睇《亂噏24》x鄭秀文@杜琪峯;再有卓韻芝!
周一至周五《亂噏24》約定你: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