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G SPENDER:陳楷遜 男人歡樂天地

BIG SPENDER:陳楷遜 男人歡樂天地

到達港島區一座工廈,站在淺藍色門前按下門鐘,陳楷遜手持PS3手掣迎門,靦腆地說:「邊玩賽車game等你來。有時候邀請朋友來這裏聚會,一部電視不足夠使用,士多房還有一部。」一邊說一邊走到大門旁的士多房推出另一部40多吋的電視出來,這1,100多平方呎價值530萬的工廈單位,就是拍賣行前高層陳楷遜的「秘密天地」,用來收藏及把玩他的手錶、相機及模型車等。
記者:黃碧珊
攝影:麥永健

數年前,陳楷遜以530萬元買下一個港島工廈單位,再花約10萬元改裝,「這裏只是玩樂之用,所以沒有講究裝修。請裝修師傅將上手遺留的牆磚拆下,然後髹上白油扮作凹陷的feature wall,建了一個kitchen island,方便女兒跟朋友仔在這裏焗蛋糕。」室內設計簡單,但靈活性高,其中兩道牆安裝了卷軸,「將這邊其中一幅拉下來,移開前面的沙發放部相機,便成了影樓,不僅是我的家庭相,連朋友的家庭照也是在這裏影。」另一道牆的卷軸則是掛畫之用。「我收藏畫作之外,還有很多相片,幾道牆的裝飾會按場合變更。11月底,我請了個意大利餐廳大廚炮製白松露之夜,賓客是全男班,便掛起同樣為11月盛事(澳門格蘭披治大賽)的賽車相片。」陳楷遜指着四張由著名美籍賽車攝影師Richard Kelley,於上世紀七十至八十年代在一級方程式賽車場所攝下的相片說。
不過,他收藏得最多的是錶,因為他曾擔任瑞士獨立製錶品牌Richard Mille亞洲總經理,及有逾二百年歷史,是世界最古老的藝術拍賣行邦瀚斯亞洲區執行董事,現在陳楷遜只餘下瑞士高級製錶基金會首席華人教授身份,是唯一以歐洲人為主導的製錶會,可以使用華語教授鐘錶工藝與歷史的講者。在這工廈單位的一角,有一張1.1米高的工作枱,「一位瑞士朋友的香港公司要更換製錶師工作枱,便送了這給我。」去年底辭退工作後,陳楷遜邀請一位退休多年的香港隱世製錶師,每個周一早上,來這裏指導他製錶技術。

陳楷遜幾年前以530萬元買下一個工廈單位,用來擺放收藏的汽車模型、手錶、相片及背後的中國新水墨畫家曲磊磊的畫作。

約數年前,陳楷遜向Richard Kelley以五萬元買下四張相片,每張相片背後均有Richard Kelley簽名。這張是1976年一級方程式世界冠軍James Hunt當年在賽車場上的風姿。

陳楷遜尋找這副已停產的日本Marushin保時捷911 RS2.7引擎模型多年,約十年前在eBay以1,800美元買回來。

這部日本Toyota 1976年製Celica TA22,陳楷遜曾經擁有(右圖),之後他懇求認識多年的美國汽車模型師替他做成模型,「因為他不想做這車,一般模型只花300美元及3個月製作時間,這就要400美元及兩年。」

花十多萬做廿隻錶殼

踏入鐘錶界前,陳楷遜已經喜歡研究鐘錶,曾經將不同機芯的零件,重新組裝成手錶,還有將古董陀錶的機芯重新改裝成手錶,「十多年前,市面沒有合心水的錶殼,花十多萬元找模具廠做廿隻樣辦,直至現在只做了九隻錶。」餘下的十一隻新錶殼,及九隻換走機芯的陀錶,便收藏在工作枱的櫃桶。
在專業製錶師工作枱的對面,有一個飾櫃也吸引記者眼球,裏面放有兩架像真度極高的Lotus Super 7及Celica TA22,「是找汽車模型師傅訂做的。」由於香港天氣潮濕不太適合存放古董車,陳楷遜十多年來買下的約十架古董車,只有一架在香港使用,其餘全部在美國,要止車癮,在工廈單位特製飾櫃與射燈,擺放心愛的汽車模型。士多房更珍藏了一部已停止生產汽車零件模型Marushin所製的保時捷911 RS2.7 一比八引擎,陳楷遜走入士多房,慢慢從紙盒中拿出引擎模型,「如果插上噴嘴,它就如真的引擎般發動,我只試過一次,這用來珍藏不會再試了。」像個大男孩般把玩着模型。

一位陳楷遜認識多年的香港隱世製錶師,每逢周一會到這裏傳授他製錶技術。

為自行組裝手錶,在專業製錶師工作枱上設有試水機、燒磁機及其他工具。

他的藏品中最豐富是手錶,其中廿多隻的珍藏,總值接近千萬。

自家改裝手錶
陳楷遜喜歡自製手錶,約十多年前開始,便買勞力士在30年代生產的陀錶,重新設計成獨一無二的新錶。左邊是原來1937、1938年為英軍生產的陀錶,陳楷遜將調校霸的從12點位置改至3點位置,成了右邊的新錶,「保留陀錶殼,可以還原使用。」

貼身新寵De Bethune DB28T
去年推出限量20隻的陀飛輪錶,由於使用矽與鈀合金製造陀飛輪的擒縱系統與擺輪,較一般使用銅或金屬製造為輕身,而且調校時間設在12點位置較特別,是陳楷遜經常佩戴的手錶,約168萬元。

Panerai Paneristi Forum 錯體版
03年Panerai推出限量200隻紀念版,陳楷遜以3.4萬元訂了一隻,背面刻有其英文名Carson K. Chan。其後被發現為錯體,曾被炒至廿多萬元一隻。

年逾40歲的陳楷遜,在收拾引擎模型後說:「我的一切皆因賽車開始。」1984年,15歲的他跟家人一起移民到美國洛杉磯,「住在Arcadia區,返學或獨自出街,都要call dial a ride(像『泥鯭的』,但它是小巴並按order在區內接客),因為車要兜來兜去,車程預計不到,所以在我心中,如果自己有車就代表自由與速度。」因此,一達到當地合法考車牌年齡的17歲,陳楷遜便考車牌,「上堂就是刨車書,背車的引擎、馬力、年份等資料。」大部份零用錢也是花在車上,買車、修車及參加小型賽車。

09年陳楷遜到加州參加老爺車比賽,當時買的海報(左)現仍留為紀念。

攝影發燒友的最愛Leica,陳楷遜也愛收藏,前面兩部是在2011年10月逝世的英國國寶級製錶大師George Daniels生前的收藏,「他是我的偶像,前年底有二百多件他的Leica珍藏拍賣,我投得兩件。」

辦廣東歌派對買首架保時捷

最瘋狂的一次是跟幾個朋友,在洛杉磯Westin Bonaventure酒店頂層的旋轉餐廳,連續八個周六舉行廣東歌派對,結果場場爆滿,「每人分得大約1.3萬港幣,我買了架1979年保時捷911二手車。」因為參加Porsche Club of America賽事,他曾同時擁有四架保時捷二手車,為節省比賽前後的汽車維修費,到車房工作,以便放工後使用車房工具,並用成本價購買汽車零件,「我可以一天檢查及修理七架平治560SEC或寶馬735,較一般車房快一倍。」
陳楷遜在24歲時突然驚覺一起長大的朋友,已經成為會計師、律師及牙醫等專業人士,才為自己的未來躊躇,「成為世界冠軍賽車手才有名與利,我贏幾多場賽車也只是井底之蛙。」為重返校園,日間做簿記,夜晚溫書報考大學。「讀大學只為有個大學學位,所以揀了最容易的商科。因為我已經落後朋友一大截,所以連暑假也不放,加上之前已修讀的學分,兩年便完成,但成績是僅僅過關。」1995年,當時26歲的陳楷遜在California State Polytechnic University國際商科畢業。
97香港回歸前,陳楷遜爸爸送一張機票,要求他回香港發展,「將三架保時捷賣掉找卡數,就帶着餘下約一萬元美金,回來這個已離開了13年的香港。1997年4月抵港,只有親戚沒有朋友,投靠住在九龍城的舅父家,從事玩具行業。」香港沒有賽車,他轉投同樣以精密儀器推動的手錶作為消閒活動,買零件及工具自行研究。跟在美國的簿記老闆繼續聯絡,因為他倆同樣熱愛賽車,前顧主幾年間已成為世界級的古董車收藏家,並推薦陳楷遜給計劃開拓香港市場、以拍賣車與錶為主打的拍賣行,做兼職香港代理人。陳楷遜得到這份兼職如獲至寶,因為可以將興趣變為事業,令他更投入這兩個領域。
現在,陳楷遜沒有公務在身,享樂主義的他在這樂園,正等候新工作來臨。

足本收睇《亂噏24》x鄭秀文@杜琪峯; 再有卓韻芝!
周一至周五《亂噏24》約定你: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