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亞洲人關係,面前這位17歲泰國女生Natwara Watcharapokin,也改了「惠言」這地道名字,更顯得比冠豐含蓄害羞。接待家庭爸爸蕭强英先生說,到埗的那一星期,她都默不作聲,讓他和接待媽媽雷錦玲擔心是否自己過份的熱情,讓惠言受驚了。「我們大女兒遠赴丹麥交流,房間反正空着,加上家靜了,便決定不如我們也當個接待家庭。」蕭爸爸說。不過,最重要還是與小女兒嘉言商量,由是否願意當接待家庭到入住生的國籍和性別,都需經孩子同意。「惠言的個人履歷很豐富,參與課外活動很多,特別是愛踩單車。」 同為單車愛好者的蕭爸爸說。結果,「惠言踩了不久就累翻了,反倒是靠老婆和她在廚房中建立歸屬感!」
女孩間的化學作用
讓惠言打破沉默的,是蕭媽媽的烹飪手藝:「惠言很愛煮甜品,我們互相交換食譜看,到東南亞超級市場購物。」為加強惠言的歸屬感和滿足感,蕭媽媽更讓惠言每晚負責一道菜,有時朋友來家裏玩,也拜託她弄幾款泰式甜品。不過,泰國人口味偏重,蕭媽媽承認飲食習慣是一大問題。「惠言只愛吃豆苗、露筍等貴價菜,我惟有以各種煮法拌入白菜和菜心等,讓她品嚐。這樣她才不會抗拒轉變,明白你的苦心。」蕭爸爸沒參與廚房工作,笑言負責惠言起居。「即使她習慣洗澡後只圍着毛巾,徐徐走到房間穿衣,我們也沒阻止。因為這代表了她當這裏是家。同樣地,我們也沒規定惠言不能動大女兒睡房的物件,雙方要建立信任。」蕭爸爸指父母總對自己孩子嚴格,他卻從惠言身上看到女兒們的影子。他憶說惠言某次把手機弄壞後,央求讓她再買一部,不願使用蕭爸爸的舊智能電話。「年輕人都追求新鮮感,怕麻煩。往日我拒絕理解,先會責備。現在透過教導惠言珍惜金錢、對修理的觀念等,發現細心對話後,忠言非必定逆耳。」
蕭爸媽說沒擔心過嘉言與惠言間相處會有問題,「女孩間自會找到相處之道。」屬慢熱的嘉言,也靠着動漫和惠言展開友誼,雙方交換心愛的漫畫建立起信任。她更幫惠言下載手機應用程式、帶她購物吃飯,一盡地主之誼。「她每天要洗兩次澡,我會讓她先洗。不過我不太愛她呼叫的習慣,也已和她討論、解決。」蕭爸媽說兩人終究非親姊妹,始終顯得比較客氣。但孩子間總算溝通得不錯,也看到自己女兒努力、主動的一面,「讓她明白世界是大同的,自己要學習的路有多長、多遠。」
中學生走出去!
想成為接待家庭、或安排孩子出國交流,在香港可透過AFS國際文化交流 (AFS Intercultural Exchanges)參與。主要對象為本地15-18歲的中學生,獲甄選的同學可參加為期十個月或短期的海外交流計劃。
查詢: http://www.afs.hk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