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黃鴨在港人口中別名橡皮鴨、巨鴨,台灣民眾卻喜歡稱之為「黃色小鴨」、內地人有時稱為「小黃鴨」。花名多,名聲也大,過去的2013年中,大黃鴨在東亞地區巡展,不過確是「多災多難」。
去年5月至6月,大黃鴨首次游來香港,日日都有追鴨族到維港拍照,據統計總觀賞人次超過800萬人次,比全港人口更多。但在5月14日,大黃鴨第一次「生病」,主辦單位為安全着想暫停演示,大黃鴨放氣後癱在海面。
離開香港後,大黃鴨進入山寨祖國,在北京多處展出兩月,可惜製作方沒依足設計圖,導致原本的扁嘴鴨變身尖嘴鴨,令粉絲大失所望。在亮相前,更有不少「綠皮鴨」、「大黃烤鴨」、「胖黃鴨」等爭艷,讓人倒足胃口,設計師霍夫曼也怒斥侵權無恥。大黃鴨10月訪日時也有悲慘遭遇:因為水位上漲,在大阪被鐵路橋卡住,更被鐵道削破頭頂,變成「荷包蛋」。再加上台灣兩次意外爆炸,大黃鴨一年來至少五次變「餅」,無怪乎有民眾為其設靈堂「默哀」。
《蘋果》記者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