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當年轟動一時的美國能源公司Enron案,由爆煲到最後一名管理層被定罪,共用了五年時間。香港會計師公會對胡定旭進行的紀律聆訊,竟然要多等一倍時間。等足十年,會計師公會才趁上周二平安夜晚上、長假期前夕發表新聞稿,宣佈公會裁定胡定旭專業行為不當,沒有遵守會計師獨立性的要求,至於具體紀律行動,還要再等。
自己管自己 拖沓十年
胡定旭的新中港利益衝突案,早在2003年被法庭揭發。在會計師公會龜速聆訊之下,連傳媒都差點忘記這條未了的尾巴。胡定旭在過去十年間,繼續在商政界左右逢源,由安永中國及香港區一哥退下來後,任職醫管局主席九年,去年獲委任政協常委,胡定旭曾擔任農行(1288)等多家上市公司的非執董,後來到另一家四大會計師行德勤擔任顧問,更獲香港總商會委任為主席。
拖沓十年的胡定旭專業失當案,其實丁點兒也不複雜。九十年代在安永任職的胡定旭,出任紅色商人徐展堂旗下的新中港集團董事,當時新中港的核數師正是安永。
新中港於1999年因為參與場外期權買賣,欠下16億元債,最終被法庭清盤。法庭在2003年的判辭,已引述清盤人揭發胡定旭在新中港的管理角色,屢為新中港簽支票,但他同時在新中港的核數師報告上簽名,頭帶兩頂帽,指他有利益衝突之嫌。
核數師獨立性是Rule number One,但清盤人發現涉嫌角色衝突的胡定旭,沒有透露多項與新中港附屬公司進行的交易。最弔詭的是,整件事被法院在2003年揭發之後,會計師公會到2009年才落手落腳調查,一查四年,公會公佈的調查結果,只是再一次證實,時任安永高級合夥人的胡定旭,同新中港關係密切,甚至與其集團有大量的金錢往來,有違專業守則。
會計師專業失當,是相當嚴重違規行為,正如政客失去誠信,隨時面對釘牌懲處。但會計師公會竟然容許,胡定旭在十年後,才為此承擔後果。
這個遲來的判決,已上岸的胡定旭相信飲得杯落,但再一次凸顯專業團體自己管自己的問題。胡定旭在行內一向面面俱圓,甚有江湖地位,加上公職多多,我不知道,會計師公會內部面對這個燙手山芋時會否有所顧忌,處理上過度謹慎,以致一拖再拖。
我並非完全否定業內人自我監管的價值。實際上,美國早前因Enron的假賬風波,成立獨立的上市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PCAOB),取代核數師自己管自己的制度。美國羅格斯商學院學者Divya Anantharaman曾作出比較,發現核數師的同行評審(Peer review),有時比PCAOB的評審會更加辣、更加全面。
其實,港府改革獨立審計監管制度事在必行,明年初會進行諮詢,估計會計師公會日後調查及紀律處分的實權,有機會交由現在只有調查權的財滙局,一改會計界過去自我監測的流弊。雖則引入獨立團體是國際趨勢,但亦可以同時考慮讓業界充當某程度的調查角色。
內企湧港 監管新挑戰
我最擔心的反而是,三年前,港交所(388)決定承認內地審計報告,H股毋須在港聘請核數師,只要有中國會計師核數便可過關,這無異於變相放棄香港監管審計的權力,就算改革後的監管機構執法效率多高,遇上內地企業的核數問題,也老鼠拉龜,隨着內地企業來港上市越來越多,這將成為日後的新挑戰。
丘亦生
金融中心fan page:
http://www.facebook.com/hkfincentre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