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詩人崔郊《贈婢詩》其中一句:「侯門一入深似海,從此蕭郎是路人。」反映於封建社會,由於門第懸殊所造成的愛情悲劇。此意境或許可套用於當代收藏界,一入侯門深似海的情況,可見於市場傳世精品越來越少,而收藏的人數卻日益增加,每位收藏家有各自的收藏策略,在每次與藏品偶遇時患得患失,越買越貴。2013年收藏界熱鬧紛呈,拍賣場屢創紀錄、巨頭外資拍賣行進軍神州;這一年,藏品「真真假假」也引發爭議,令藝術品市場更加光怪陸離。今年幾位在收藏界具影響力的藏家,訴說與展望這片尋寶的緣份天空,各有得失……
記者:鄭天儀﹑黃碧珊
攝影:攝影組
劉益謙 廿年收藏投入數十億
盛世收藏最「瘋癲」,要數來自上海的「草根富豪」劉益謙,近年中國藝術品跨越億元大關,他與太太王薇肯定是推手之一,不少藝術品在拍賣場以天價落槌,都是由他倆承造。他曾誇下海口說:「我對藝術品一竅不通,不知道一件作品好在哪,只是撿貴的買。」近年,他不時現身於大型拍賣會,最出名的行徑是「對心儀的拍品手一舉起便不會放下」直到槌敲下那刻,志在必得的氣燄無人能及。
蘇軾《功甫帖》真偽風波
2013年劉益謙繼續狂掃拍賣場,最矚目的莫過於9月19日在紐約蘇富比以822.9萬美元(約6,418萬港元)拍得宋代文學家蘇軾的《功甫帖》;三個月後即12月21日,上海博物館的三位書畫鑑定專家卻揚言該拍品並非蘇軾真迹,而是晚清「雙鉤廓填」的偽本。此結論一出,引發收藏界熱議,蘇富比立時否認,並成立全球專家隊伍進行調查,劉益謙亦喊冤,並語帶譏諷的「感謝」上海博物館「對一位私人藏家的收藏行為關注至此」,並多番催促對方盡快公佈《功甫帖》研究報告。
對於外界質疑其眼光和買入藝術品前所作的「盡職審查」,劉益謙更有感而發:「我從事中國書畫收藏二十餘年,投入的精力和體會的甘苦,固然不足與外人道,但僅資金一項也有數十億之多,也收藏到一些學術界公認的至宋代以來的重要書畫作品,這主要歸功於我的鑑定團隊的出謀劃策,他們中間既有大學和研究機構的學者教授,也有曾經從事過文博行業的老一輩專家顧問,還有在藝術市場上拼搏多年的鑑賞好手。」
上海六億建兩美術館
劉益謙1993年首次進入拍賣市場,自此一發不可收拾。他的收藏還包括1,332.8萬元的清乾隆釉裡紅團龍紋葫蘆瓶、6,171萬元的宋徽宗《寫生珍禽圖》、8,578萬元的乾隆御製紫檀水波雲龍寶座、4,043萬元的陳逸飛《踱步》、5,824萬元的宋人《瑞應圖》、1.34億元的《平定西域獻俘禮圖》、1.69億元的吳彬《十八應真圖卷》、3.08億元的王羲之草書《平安帖》……可見他無寶不落,而他的藏品多得可與妻子於2012年底在上海浦東組建「龍美術館」。
問他2013年最滿意的收藏,劉益謙想也不用想便答:「沒甚麼滿意或不滿意啦,沒有價值的東西我就不會去收了。」展望2014年有甚麼收藏志在必得,他也答得灑脫:「明年東西(藏品預展)都未看,怎麼知道?」相信他的新年願望是上海博物館盡快公佈《功甫帖》的研究報告,令這「真與贗」的口水戰告一段落,並還他和美術館一個說法,同時期望在建的龍美術館浦西館能於明年三月份正式開幕。劉益謙早計劃以借展形式在「龍美術館」展出《功甫帖》,而經由保稅區出入境並借展將規避藝術品高額關稅。
劉益謙說,這兩所私人美術館便耗去他六億元人民幣,而從籌建美術館開始,他已經做好了每年虧500萬元的準備,事件不會影響他收藏藝術品的雄心。劉益謙於2012年胡潤百富榜上,以110億元身家位列第87位,他最為人所知的是其瘋狂的收藏行徑。
王夏虹 沉香升價轉投老翡翠
「御香」主人、沉香收藏家王夏虹今年沒買過甚麼收藏級的沉香原件,原因是藏家不放,二來市場可供購入的存貨渺然。「就算是我極滿意的線香,價格也是三年前的四倍不止,買料真是一年不如一年。」今年她反而轉投老翡翠的懷抱,指頂級翡翠的價格還是被低估,故今年大手入藏,但也只能向國外埋手。不過,老外大部份不懂翡翠,只知當炒,故往往是品質參差的東西藏家也開出天價免蝕底,令翡翠更變得「海鮮價」,偶爾還是可以撿漏,但個案已不多。
展望來年,她指古董市場會呈膠着狀態,應會趨向理智,有實力的藏家會傾向儲備「彈藥」,待市場寒冬期吸納頂級藏品,這也是她來年的收藏策略。
翟健民 瓷器收藏將「反清復明」
2013年的10月8日,蘇富比「秋葵宮粧:成化青花宮盌」拍賣會上,距上一次出現拍賣市場有32年、一件估價為8,000萬港元的明成化青花纏枝秋葵紋宮盌,最終以1.412億港元落槌,而創這個明成化青花瓷器最高價拍賣紀錄的,正是古董商人翟健民。在這個億元交易前,翟健民以七千多萬元,在4月8日蘇富比「瑞蓮溢芳:張永珍博士雅藏康熙御製琺瑯彩瓷」拍賣會投得一件胭脂紅地琺瑯彩蓮花圖盌,他洋洋得意地說與這宮盌的緣份:「此盌早於83年以52.8萬元在拍賣場成交,1999年再現拍賣市場時,我因財力不及以800萬元輸給對手的1,200萬元出價,苦候多年終等到藏者張永珍割愛。」
不過,說到今年最愜意的收藏,翟健民卻數他早前在英國倫敦以32.5萬英鎊(約414萬港元)購入的一把北宋磁洲窯刻花壺,這壺珍貴難得,並創了名牌民窯的市場紀錄。展望來年,他認為市場會百花齊放,此前一直被市場低估的明、宋代瓷器,將會成下一個焦點,出現他喻為「反清復明」的現象。
莫華昇 與博物館爭藏品
為19世紀太古洋行首任買辦莫仕揚玄孫的律師莫華昇,30年前開始收集中國龍袍,10年前把中國扇子也納入收藏目標,現有逾30把不同種類的中國出口扇。今年初,以數萬元收購的清乾隆中期(約1770年)生製的象牙摺扇,「象牙扇在康熙末年開始出口歐洲,但早期以鏤雕幾何及風景紋飾為主,像這把扇有的人物鏤雕是很罕見的。」因為填充了其收藏款式,所以莫華昇視它為今年最佳購買的扇。
莫華昇已擁有一把博物館級別的乾隆末年(約1790-1799年)大型象牙圓形摺扇,但他仍希望今年可以越級挑戰,把清宮廷玉石扇、俄羅斯沙皇鑽石扇或扇根裝有鐘的古董扇納入其收藏之列。
陳國義 南極雪水泡雲南千年古樹茶
陳國義本來從事石油貿易,1988年毅然轉行發展他有研究的茶葉生意,由外行人變成一代茶王,連恒地主席李兆基、思捷環球前主席邢李㷧、球王施丹都向他買茶葉。今年,陳國義飲過最特別的一道茶,是剛於上周二平安夜品嚐,「朋友去南極旅行時,帶了幾餅今年春茶同行,就地用雪水沖茶,試過好味後,便花兩日將冰塊溶化,然後裝到一個1.5公升的膠樽速遞給我。」陳國義收到「聖誕禮物」後,急不及待跟六個同事一起沖了三道茶喝清。茶葉是今春於雲南臨滄約海拔2,000呎高山生長的千年古樹採摘的生普洱「千載之遇」,陳國義試過用肇慶高山泉水、西藏冰川水及濟南趵突泉水等泡該普洱茶,「以前飲的是芳香,可能是億年雪水關係,其芬芳表揚不到,換來的是老木沉香回甘,有老來嬌的感覺。我有這生普洱,但沒有南極雪水,短期沒法再重溫這珍貴的體驗,平安夜的這道茶是超越金錢的價值。」
明年春茶快將展開,陳國義繼續留意以古樹所製的茶葉,「古樹茶有養生功效,加上七泡有餘香、十泡有餘韻的耐沖特性,近年備受有錢人青睞。」十年前,古樹茶還未普及時,每公斤僅三百元人民幣,今年已升至六千元一公斤,估計明年有三至五成的升幅。
足本收睇《亂噏24》x劉嘉玲;鄭秀文@杜琪峯再度登場!
周一至周五《亂噏24》約定你: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