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跟一個心臟科大國手見面。甫坐下,他就指着iPad說:「我現在都是用手機和iPad睇《蘋果》。周圍的人都是睇你們動新聞,你們比人行先一步,肥佬黎真係犀利,咁早就睇到。兩年前點會有人估到數碼新聞發展得咁快。但怕唔怕影響你哋報紙銷路?」
「這肯定有影響啦!」沙膽虹馬上回應。「但即使唔發展數碼新聞平台,亦唔代表銷量不受影響。因為手機和iPad已變成我們生活的一部份,過去坐車吃飯等人都會買本雜誌買份報紙,現在都玩手機。唔係你唔做數碼,人家就繼續買你份報紙,你唔做有其他人做,盞讀者都流失埋」。
雖然《蘋果》數碼新聞平台每天已有167萬讀者,三千多萬點擊,在港鐵、巴士、茶餐廳、酒樓,隨處可見有人瀏覽,但未來要改進的還有很多。競爭對手正急起直追,《蘋果》雖然行得快,但也不能放慢腳步,況且,《蘋果》一直是一個報紙的作業模式,要邁向一個真正數碼新聞作業平台,一來整個作業軟體要更換,二來員工的上班時間和工作模式都要調整,《蘋果》由過去一日只出一次報紙,所有新聞都要等待下午才回來的主管收料、決策才進行,變成24小時都有即時新聞上架,有文有片有照片,每個時段都要有人收料、查證、追尾、審稿、上架,人手要調動,權力也要下放,其他部門包括資料室也無可避免要配合。
傳媒未來的路肯定是這樣走的。《蘋果》向數碼新聞發展的路,往後仍有很長,要改進的地方還多。怕輸就不會贏,肥佬黎一直吩咐我們不要考慮會否影響報紙銷路,只說要加快數碼化步伐。
商人從來不怕競爭,但香港政府好像不明白。免費電視牌照由發牌無上限,變成三揀二,擔心太多競爭會影響整個市場的健康發展,簡直bullshit;廉航市場一直拖住不發牌給捷星香港,卻不明白即使香港不發牌,來自其他地方的廉航亦會加入競爭,今年加入搶香港市場的廉航又增加3家至11家。中國大陸都說要深化開放改革和價格市場化之際,慣於競爭的香港仍反其道而行之,不是很可笑嗎?
沙膽虹
twitter賬號:khcheung1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