遷移伊利沙伯醫院 - 左丁山

遷移伊利沙伯醫院 - 左丁山

根據林奮強之「黃金五十」做嘅報告,香港未來二十年極度缺乏醫院,病牀及醫生,將來不排除會出現富翁老人為病牀移民,貧窮老人在醫院牆外瞓臨時帳幕嘅情況。梁振英成日話「適度有為」,其實講嚟講去只係識講起公屋,唔講為新公屋區配置新醫院,好似公屋居民係鐵打嘅,唔會病嘅,例如大埔一幅私家醫院用地因投標流標,政府就立即收回用嚟起屋,一啲都唔諗吓,私人興建私家醫院負擔不了地價,點解政府唔將幅地用來興建大埔公立醫院,以配合將來新界東北發展,大量居民入住?
現時有報導話啟德有五公頃吉地,可作醫院用途,政府考慮將老化、擠逼不堪嘅伊利沙伯醫院在此重建(一位在伊院實習過嘅醫生講俾左丁山聽,佢入病房要用「輕功」跨過外面嘅病床),但又有人話現時伊院有七公頃咁大,新地皮只得五公頃,唔夠用噃,此乃技術問題箒,機場早已搬走多年,啟德地起醫院,增加地積比,將主樓起到三十層高又有何不可,只怕冇地啫!如果政府真的要有為,高永文真的有魄力的話,應該藉此良機,作二十年規劃,首先在啟德興建同樣樓面面積或更大嘅新伊利沙伯醫院。第二步就係將廣華醫院暫時搬入伊院,拆掉、重建非文物古蹟部份嘅廣華醫院,完成之後,廣華搬回原址,拆掉舊伊利沙伯醫院,改建成一間更大型嘅九龍中全科醫院。
如此一來,二十多年後,九龍有三間新建醫院,服務人群,豈不善哉。最要反對又反對嘅,當然係將伊院搬往啟德,然後在原址興建任何種類嘅房屋。
起多啲醫院,自不然諗起醫生何來,梁振英不要自誇有為呀,除非佢夠膽限制香港醫學會嘅權力,大力引入外來合資格醫生,第一批好容易箒,就係在英聯邦國家服務嘅香港人醫生,第二批就係在世界上前一百名醫學院畢業嘅醫生,可免試來港就業。第三批當然就係從速增加兩間大學嘅醫學院學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