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牆有耳:政改方案擂台爭拗黃之鋒:現時讓步過早

隔牆有耳:政改方案擂台爭拗
黃之鋒:現時讓步過早

【隔牆對論】
政府剛啟動政改諮詢,泛民之間已就不同路線的政改方案,掀起新一輪爭拗。
爭拗,也許因為太多如果。
如果電子公投顯示,民意較支持沒有公民提名的湯家驊方案,學民思潮召集人黃之鋒揚言:「我會引咎辭職!」但他堅信這一天不會來臨,他懇請泛民重拾當年否決臨立會的堅持和勇氣,不要受制於北京的框框。如果最終方案沒有公民提名,卻有篩選,即使有民意支持,公民黨湯家驊也不諱言:「我會否決。」他指學民站在道德高地沒錯,但面對中央,港人要學懂妥協,呼籲學民不應排斥異己。
記者:姚國雄 雷子樂

記:《蘋果》記者  黃:學民思潮召集人黃之鋒

記:整個政改諮詢,有何魔鬼細節?
黃:政府諮詢文件提到機構提名、集體提名,這些字眼,不曾在《基本法》出現。建制派今年中強調政改方案要符合《基本法》45條,到後來說成要符合、必須參照四大界別,接着又增設機構提名、集體意願等條件,「成個政改討論,中央係有意無意不斷收窄成個政改框框。如果泛民只繼續按住中央嘅框框去拋出一啲政改方案嘅話,我哋根本唔會有任何突破性進展」。
記:如何評論湯家驊提出的方案?
黃:湯家驊所做的,一直違反真普聯立場,當真普聯也爭取公民提名,湯卻提出一個完全沒公民提名元素的方案。公民黨也說過希望爭取沒篩選的方案,但(湯的方案)四大界別又繼續保留。「湯家驊喺新界東掛banner話要堅守提名權,但佢提出嘅方案就冇提名權元素喺裏面」。
我們在估中央是否接受之前,應先去想想,究竟香港人是否接受。李飛來港時,支持公民提名的比率,升到六成六,為何泛民仍要跟着(北京)不斷收窄的框架,繼續設計一個符合中央意願的方案?中央的框架已不斷收窄,再隔數月,又會否再有新條件要泛民配合?到最後,會否連提名權、投票權也不保?政改方案,(明年)12月才表決,現在就讓步,會否言之過早?
記:但湯的方案,提委會的選民基礎會升至近100萬人,提名權不是有所擴大嗎?
黃:最諷刺是,泛民過去常說要爭取一人一票選特首,因我們覺得四大界別分配不均,像漁農界有60席、法律界只有30席,票值不均非常嚴重,因此我們要雙普選。但泛民今日拋出的方案,保留四大界別框架,但同一時間在街站派單張,又說四大界別有很大問題,到底哪個才是他們的真正立場?
09年,泛民召開武林大會,當時,包括湯家驊也同意十萬選民提名特首,「唔知點解,佢哋今日底線一退再退,更加唔好講劉慧卿(民主黨主席)提出公投修改《基本法》,到今日一退再退,話冇公民提名都唔緊要」。參與政治,最重要是有原則和底線,為何他們當日提出十萬提名就理所當然,今日學生提出公民提名,他們就說中央不會接受,不會爭取,到底這是怎樣的思維?
記:學民提出的公民提名,能符合《基本法》45條嗎?
黃:《基本法》45條提及提委會要有廣泛代表,由全港市民組成的提委會,一定最有廣泛代表性。向來區議會、立法會選舉,也是採用「全民提名」的方法,行之已久,為何會是不可行?
我從不覺得,香港人沒機會擁有提名權利。「人冇夢想,同條鹹魚有乜分別?你喺政制改革上,如果你冇理想,你係唔會有任何改變。你最終只可能爭取到一個有名無實,有最低篩選效果嘅湯家驊加戴耀廷方案混合製成品,而香港人所提名嘅候選人,都係會畀提委會否決」。民主派現最重要是,拿回當年他們反對臨時立法會的堅持和勇氣!
記:如電子公投的結果顯示,市民認同的是湯家驊方案,而非學民方案,你會如何自處?
黃:如湯的方案有九成支持,學民只得一成支持,我應該要引咎辭職,為選舉失利負責任。但我相信這情況不會發生,因現有六成六市民支持公民提名。湯提出一個沒公民提名的方案,他的方案未能取得大部份民主派認同。
記:學民是否只站在道德高地,不懂政治妥協?
黃:如果我們真的要站在道德高地,我們何不說打倒《基本法》、打倒共產黨?我們提出的方案,只是泛民過去提出過,但他們現在不用。現在反過來指摘我們過於理想,這是否打倒昨日的我?
記:但這是否顯示,經驗告訴了香港人,只講理想是不可行?你們是否只在重複泛民過去不可行的路?
黃:我覺得,當年泛民也有路線之爭,「只不過,當年最激進嗰個叫劉慧卿,佢提出公投修改《基本法》畀全港市民提名;黃碧雲提出全港選民應有提名權利」。每一個年代,都會有一個路線之爭。當年前綫、蟻聯也會批評港同盟過於保守。

mailto:[email protected]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