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十年,傢俬界總出現着新局面。
六十年代頭,太空航天科技發展大躍進,至六十年代末人類初登月球,為那個時代奠定下最Iconic的注腳,因此造就了Space age design的潮流。六十年代完結前,至七十年代開始前幾年,家品用料盡是色彩繽紛Psychedelic的玻璃纖維及塑膠製作。發展至1973年尾,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為打擊以色列及支持以色列等國家,宣佈石油禁運,引發了油價急速上漲,由1973年的每桶不到三美元漲價到超過13美元一桶。石油危機一觸即發,令Plastic fantastic的塑膠家品潮流一夜間推翻,塑膠不能再Cheap and chic,就不能再提振消費者的興趣。
極速十秒組裝椅子
八十年代,我自己年紀尚小,所以未能領略到那紙醉金迷到令人咋舌的地步,但從書籍上看到那大時代傢俬的奢華氣派,慢慢感受到香港當時的土豪味甚濃,對比九十年代的Minimalism熱潮、千禧年後的Cyber look、懷舊風及Modern baroque style,都是極無Character的過眼雲煙,當中亦難找到可以存世的代表作。老實說,千禧年後只有一張Chair One算得上見得吓人,其實今時真係唔同往日,由於互聯網令資訊及潮流可以更快傳遞開去,加上世界工廠加快了生產速度,所以任何潮流都變得更短暫。因此,我看到家具界不可再墨守成規,不能再依賴創造潮流,反而要靠更高的科技研發及對客戶更貼心的Features,才能留得住消費者的心。以下幾點,是我覺得家具業應加大火力開發的項目。
一,更簡易的DIY方法:隨着人工費、安裝費及運費不斷飛升,更多消費者為節省開支而選擇自行組裝傢俬,可惜有頗多消費者對Installation manual一竅不通。城市人經常搬家,極像遊牧民族,正因如此,可輕易裝拆的家具是大趨勢。沒錯,Ikea已玩了這招多年,但我仍略嫌它部份貨品很難裝砌,況且裝好後,很多榫位拆一次就爛得不能再接合,所以大家應向Benjamin Vermeulen借鏡。
他用最聰明簡單直接的磁力為本,設計的家具主體是鋼鐵,而磁石則附在圍邊木框上。看看Vimeo裏Benjamin的示範,裝好一張椅子只需十秒,不需任何工具在手,叫人讚歎不已。(有興趣者請觀看 http://vimeo.com/81819805)
二,可以自然縫合的物料:好多讀者都嘖嘖稱奇,布料不是由細胞組成,怎能有自然修復之效呢?其實,第一代人體工學網狀坐椅Aeron Chair,早已用上Pellicle這種自然縫合的神奇布料!有所不知,Pellicle本身不是一般的尼龍做,而是將馬毛混合尼龍製成,就因為馬毛有伸縮的張力,所以如果你用一支原子筆,並只用筆尖部份插入Aeron Chair的座椅網中,筆頭無疑會把網孔擴大,但拿走筆尖用手指在網孔上捽一捽,網孔會自然縮小回原狀。當然,如果你太大力或用刀刺破了主要的尼龍組織,那是無得救的!其自然縫合功能,主要是用來減低用家的臀部磨損座椅網的機會而已。
當然,未來科技不會只靠馬毛咁Lo-tech,剛剛我就看到一單報道,說澳洲的ACES實驗室研製出一支好像3D Printing般的修補 3D BioPen,能有效同時複製及修補受創傷的骨骼。既然,人體咁複雜也可輕易地修復,我絕對相信能自動修復家品的技術是指日可待的,尤以應用在頗多損耗的公共場所家具最適用。(詳情請參看 http://media.uow.edu.au/news/UOW162803)
向洗潔精說再見
三,可以永世防污的家品:不再是天方夜譚,瑞典設計團隊Tomorrow Machine與研發公司Innventia,發現了一種含有Cellulose的天然木材,他們抽取細胞做碟,再注入由KTH Roy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科研出來的特別Superhydrofobic coating作塗層,這款用上納米塗層技術製成的碗碟除了耐用,更永不會沾水或沾上油份,所以是永世不用洗潔精或水洗的,對於着緊保育環境的一群,簡直是天大喜訊。
DuPont研發的Teflon技術,早已應用在布料防水功能上多年,但未能隔阻油份滲入。相信未來的家具面料防污有待加強,唔知美國佬今趟會否認一次低威,向瑞典人求教呢?(有關Cellulose碗碟永世防污的資訊,請瀏覽 http://www.tomorrowmachine.se/)
Profile:招國偉
曾任職廣告界,眼見香港沒有型格家具店,1999年創立aluminium。
(mailto:[email protected])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