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儲局終於開始收水。對筆者來說,收不收水還是其次,更重要的是,局方終於正視通脹過低的問題,並在議息聲明中表明「正在小心監察通脹走勢,以尋找中期通脹回升至目標的證據」。觀乎現時的環球經濟數據,筆者認為2014年全球經濟的最大風險,在於通脹過低,與表面看見的經濟復蘇、股市上升,並不匹配。
與經濟復蘇現象不匹配
自2008年底開始,環球央行印鈔救市、托市已近五年,加上近年經濟復蘇、樓股皆升,通脹理應回歸;但在利率歸零、天量印鈔下,歐、美通脹仍然異常低迷,並不尋常。目前逾半G10國家的整體通脹率均低於甚至遠低於其目標水平,澳洲及英國仍險守於目標水平上,但僅高出0.1至0.2個百分點,瑞士及瑞典更處於0.1%的收縮邊緣,可見形勢不妙,難怪歐、澳、瑞、日等央行紛紛出招,手口並用撐通脹。
事實上,這個情況僅近兩年較為明顯。在2009年中至2011年,環球通脹基本趨升,美國在2009年下半年及2011年上半年的通脹上升,大致與聯儲局在QE1及QE2期間擴大資產負債表的時間脗合,同期亦見歐、英通脹升得更急,甚至導致歐元於2011年上半年加了兩次息,後來被視為歐洲央行前行長特里謝的重大錯誤。到了2011年第三季,美國評級被降加上歐債危機爆發,世界從此不一樣。
若錯誤收水 全球成輸家
QE2完結後,聯儲局只做扭曲操作(OT),不再印鈔購買額外資產,結果通脹率應聲掉頭向下,由高位近4%跌至1.4%。即使去年9月見勢色不對而急急推出QE3,亦僅能阻止進一步下跌,未能推動通脹回升。QE3實行至今逾一年,聯儲局資產由2.8萬億美元急增至近4萬億美元,以規模及時間計早已超QE2趕QE1,但年內通脹率僅於1%至2%區域內低位浮沉。要知道QE1是救市期,但QE3是經濟復蘇、樓市上升兼股市破頂期,通脹在天時地利人和下不但不爆升,反而軟弱無力,令人不無擔憂。
另一個值得憂慮的現象是,在G10先進國家陣營內,對未來經濟、通脹及政策的展望,越趨分歧。美國、英國、紐西蘭看好經濟及通脹前景,政策行將收緊;歐元區、日本、加拿大、澳洲以至北歐國則不表樂觀,政策持續寬鬆甚至更寬鬆。如果通脹反映實體經濟,而實體經濟並無所謂「分道揚鑣」的話,現時鬆、緊兩大陣營的貨幣政策恐怕兩個只能對一個。以目前數據看,寬鬆陣營暫勝一回,尤以過去兩年持續看淡通脹形勢並大手劈息的澳洲儲備銀行,看來具有先見之明。不過,美國經濟已進入收水年代,假如最終卻是寬鬆陣營的看法正確,恐怕全球經濟均為輸家。
何文俊
交通銀行香港分行環球金融市場部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