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樽手作喇叭 音質凝而實

酒樽手作喇叭 音質凝而實

聖誕狂歡是理所當然,但派對過後,剩餘的垃圾又應該怎樣處理?據知香港每年約有十萬噸玻璃樽棄置於堆填區,因此不少酒店已實施玻璃樽回收計劃;家用的話,則可把酒樽及酒塞DIY,加點創意化身成實用的音響喇叭、座枱燈或廚具,讓垃圾得以重生。

記者︰蘇麗珊

攝影︰蔡家輝、陳永威

近年手作市場盛行,不少商場及西九等,都舉辦過手作市集,給予本地設計師支持,而有部份機構則希望在手作市場以外,發展「小批量生產」市場,並加入電子零件部份,以最高生產一千件為目標,說的正是MOQ1K。
品牌設計經理郭浩賢解說︰「MOQ1K解作Maximum Order Quantity 1,000 Pieces,即最多一千件為小批量生產,希望以環保元素作為創作主題。」品牌於今年年中正式成立。
品牌業務發展經理楊兆航指出,產品主要以環保、Upcycling為目標,透過設計作點子,把平凡的酒樽變成另一件實用的東西,並命名為Rewine系列。雖則年中才正式面世,但他們亦曾於今年10月,參與K11購物藝術館舉行的Design Mart,以及11月於POPCORN舉行「冬日開心集作慈善露天潮市集」,而且獲得大量外國客人支持。

黑桃木音箱內設感應器,以互感原理,通過瓶頸的獨特形狀,令聲音集中又厚實。$1,900

玻璃材質 高密度靚聲

「近年多了港人開始留意本地創作,我們正正是香港設計師在本地製作,不以大品牌作招徠。」郭浩賢說。「我們除生產MOQ1K外,亦有其他品牌,所以MOQ1K是我們享受創作,不太計較是否賺錢的企劃;當然,有時也會在盈利上作掙扎,所以我們要認真思考品牌的定位,如透過網店銷售以增加利潤。」楊兆航補充。
酒樽,一般人認為可轉化成花瓶或水杯︰「政府早年有玻璃樽回收計劃,所以就觸發我們用酒樽賦予生命,最先設計是藍芽喇叭,利用樽頸的形態,設計成喇叭座;後來運用玻璃的高密度特性,透過互感原理,設計成播放音樂的媒介。」
他們更利用一些磨砂質地的清酒樽,設計成座枱燈︰「因酒樽是磨砂質料關係,所以當在燈座加入鎢絲燈泡,燈光會變得很柔和;而燈座則用白楓木雕出和風圖案,再加入牛油紙透光,原理如日本傳統和紙窗。」
切割玻璃樽當然要一點技巧:「試過用普通玻璃刀,但切口不平整,後來從外國引入Bottle Cutter,才做到平直效果。如果一般家庭手作,未必需要使用發熱線,可嘗試改用蠟燭或熱水代替,但相對地要用較長時間。」

業務發展經理楊兆航(左)及設計經理郭浩賢(右)。

最先設計是藍芽喇叭,利用樽頸的形態設計成喇叭座。$480

白楓木底座加入和風花紋及牛油紙,有如和風窗設計,燈罩則以磨砂酒樽製作。$480

Step

1.把玻璃樽固定於Bottle Cutter,轉玻璃樽,刻上分割刻線。

2.把刻線位放於200℃的發熱線上,轉動加熱四分鐘。

3.立刻把樽放入清水內,熱漲冷縮原理會令樽身分離。

4.把玻璃樽上半部,用玻璃膠穩固於黑桃木音箱上。

5.最後放上木製面板,鑲上螺絲將兩者收緊即成。

MOQ1K

( https://www.facebook.com/MOQ1K)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