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已久的美國聯儲局退市行動終於來臨了。說期待已久有兩層意見,其一是類似消息早在今年六月已不斷流傳,聯儲局眾高層也在明示暗示今年九、十月左右將會啟動。誰知兩次議息會議都沒有動靜,即將離任的主席伯南克更一再改變退市的條件,從原本只看失業率是否跌至6.5%到經濟能否持續穩定復蘇。他的言論再加上其他官員老說不想削弱復蘇動力,今年內開始退市的可能性已極低。到上星期,聯儲局在今年最後一次議息後宣佈明年一月開始小步小步的減少買債規模,退出量寬政策。這比原本預期已推遲接近半年。
另一層意思是美國的量寬政策從○八年底開始實施,至今已五個年頭。以政策力度之強,放水速度之驚人,疲弱的經濟早該走出困境,不用再由聯儲局泵水搶救。可是五年下來,美國經濟仍疲弱不堪,失業率始終在7%以上徘徊,不要說回到金融海嘯前的好景,連自我修復的動力也欠奉。好幾次經濟數據表現理想都只屬鏡花水月,很快打回原形,對美國可以迅速反彈不用聯儲局再落重藥的憧憬一次又一次失望而回。直到海嘯後超過五年,聯儲局才有信心稍稍少放一點藥,決定在明年一月退市。美國這個經濟龍頭的復蘇之路不是讓全球都等了又等,盼了又盼嗎?
儘管伯南克在離任前終於啟動退市程序,開始收水,但幅度之小、步伐之慢實在令人有點意外。根據會後聲明及伯老在記者會的解釋,整個退市部署比「行騎樓底戴鋼盔」還要謹慎,減少買債的規模大概每月一百億美元左右,預計花大半年到一年才完成,其間還要考慮經濟數據才決定是否繼續還是暫停。而為了確保退市不會弄熄復蘇之火,聯儲局決定延長超低息環境到至少二○一五年底,比原定時間更長。換言之,額外的水開始減少,但資金成本仍然極低,不管私人消費或投資都不致受影響。
聯儲局又痕又怕痛式的退市不是沒有原因的。前美國財長薩默斯(Larry Summers)前不久指出,美國大有可能已處於長期停滯狀態(secular stagnation)。自九十年代中開始就倚賴低息政策勉強維持3%左右的增長率。在金融海嘯沖擊後,經濟基調更弱,連超低息加大幅放水政策都不足以令經濟回到正常增長水平,通縮風險更是揮之不去,通脹率距離2%的目標甚至越來越遠。
在超額放水仍只能避過大蕭條式經濟崩潰下,聯儲局決定讓利率保持在零水平實在是迫不得已。要是美國經濟因聯儲局鹵莽行事而掉頭回落,只怕誰也不容易再有甚麼靈丹妙藥再振興經濟。從這個分析看,零息或超低息環境不但會持續到二○一五年,更大有可能像日本那樣維持十年甚或更長時間。
對全球經濟而言,美國開始小步退市沖擊不大,原本在新興市場的資金不致大幅回流美國而產生新一輪的金融動盪。而假若美國真能在溫和退市政策下保持穩定增長,她至少能為全球保持一定增長動力。倒是新生市場的泡沫風險不會減退,甚至可能再上升。畢竟超低息環境將持續多年,資金成本趨於零的情況下炒家、冒險投機者自然放手大幹,房地產、股市、古董、比特幣(bitcoin)以至其他難以想像的有形無形商品都可能成為炒賣目標,價格大上大落。正因為超低息比預期中延續更久,特區政府有必要對樓市非理性亢奮保持警覺,有必要維持各項打擊樓市炒賣活動的辣招,以免樓價再從高位飛升,引發泡沫危機。事實上目前樓價仍在高位徘徊,近期也不過從歷史高位下跌2%左右,減辣或撤辣招實在不是時候。只有當新增房屋供應落實,利率開始掉頭回升,香港才有條件取消樓市辣招。
盧峯
周一至周六刊出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