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碗的啟示

一隻碗的啟示

【社福絮語】
看到一隻碗時,一般人會馬上聯想到吃。這裏說的一般人以中國人為主,因為西方國家和東南亞地區不少人進餐時是用碟子。碗子也好,碟子也好,都代表滿足口腹。
碗也令人想起工作,尤其基層市民,出外工作不外是餬口,希望收入可以讓自己和家人每天有飯吃。他們常說要「保住飯碗」,意指努力保住工作,否則生計無着。今年8月在中央圖書館展覽館便有一個「+碗」展覽,可惜筆者事後才得知,錯過了觀賞的機會。
今天維持生計對基層家庭來說一點不易,雖然設有最低工資,但百物騰貴,收入足夠餬口已是大幸。如果不是因為不少低收入人士要應付每天的食用有困難的話,坊間也不會出現善心飯店老闆以10元售賣飯盒給這群人士,有些飯店更每周定期免費派飯。一些社福機構亦加入10元開飯這個行列,在屬下指定服務單位開辦10元有「營」飯堂,這還未包括營運食物銀行在內。不論採取甚麼方式,目的不外是讓人們不致挨餓。

與家人多在飯桌上交流

吃飯除了果腹之外,社工和一些教會領袖也鼓勵家人多在飯桌上互相交流,不論聊一下電視節目的內容、當天新聞或傾訴在工作場所的感受等都好。碗不錯是代表飲食,但希望透過飲食,家人能互相關懷,並珍惜彼此相聚的時刻。
撰文:資深社會工作者陸鈺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逢周四刊

社會服務
◆匿名投訴恕不處理。一經投訴,本報保留刊登權利
◆報料熱線:29290000
◆社會服務熱線:29908288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29908688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傳真:37112468
◆網址: http://charity.appledaily.com.hk

足本收睇《亂噏24》x DADA陳靜;跟住有嘉玲姐駕到!
周一至周五《亂噏24》約定你: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