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中,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蘇錦樑披上針織背心連頸巾、開襟毛衣,走上天橋chok樣行花生騷。為蘇局長設計時裝的,是37歲年輕設計師譚筠澤(Gideon)。擅長設計男裝毛衫的Gideon,擁有以自己名字的時裝品牌,設計作品遍及香港、英國、法國的貴價百貨公司。請他品評港人衣着品味,他說:「香港人着衫比起好多國家地方,跟風係跟得最犀利,呢個係我唯一感覺。」
未成名前到處碰壁
時裝總有潮流,但Gideon認為,應追隨合適自己潮流的衣服:「着衫最緊要畀到自己信心,呢樣係最重要,而唔係跟風着一啲唔適合自己嘅衫,着到出嚟嘅時候,成件事會有反效果。」
買衫的是否跟風,也要視乎買衫時有否選擇。平日穿自己設計或「貨辦」的Gideon也承認,香港時裝店近乎壟斷:「來來去去都係幾間,差唔多係一個壟斷式市場,我希望睇到多啲唔同牌子嘅店舖,暫時香港都係不同牌子以連鎖式去營運。」
要讓本地品牌給眾生選擇很是困難。擁有自己品牌的Gideon坦承,設計要先獲買家垂青,及後要廠家願意承造低產量,過程是到處碰壁。他未成名前,寄出過百封「自薦信」,命中率是百分之三,「開始做自家品牌嘅時候,每一日都要打畀個buyer,要好厚面皮,成個過程係好辛苦,不斷敲門、打電話,攞住成篋衫,南下北上」。
設計是值錢,出自Gideon手筆,一件毛衫入場費最低盛惠四位數,蘇錦樑當日「行騷」,上身兩件衫便價值一萬元。由度身訂做至走上天橋,Gideon大讚蘇錦樑全無挑剔,任他擺佈,「佢肯咁做,對業界係好大嘅支持和鼓舞」。
這場花生騷是由一班時裝設計師、文化工作者組成的非牟利機構Fashion Farm Foundation主辦,目的是搭建平台讓本地設計走上舞台,當晚的作品現於荔枝角D2 Place商場展出。
記者:姚國雄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