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爾多 不思議情迷事件簿

波爾多 不思議情迷事件簿

愛情可以有幾偉大?愛上了,是否可以完全無條件付出?
中國人愛上葡萄酒已經世界知名,尤其是波爾多的葡萄酒,簡直去到沉迷的地步。全因國內同胞發功,波爾多酒花價格即使在美國經濟不景推出仍瘋狂上升。今年由於中央政府要肅貪倡廉,用公帑喝Chateau Lafite Rothschild的場面不會再明目張膽,波爾多列級酒的身價又旋即插水。現時影響世界葡萄酒價格的市場是英國?是美國?不,是中國。

澳洲電影人David Roach和Warwick Ross洞悉先機,2011年開始拿着攝錄機穿梭中法,透過酒評人、酒粉、釀酒師及酒莊主人的角度,用影像去記錄這個見佛殺佛的熱潮,製作成紀錄片《紅酒瘋》(Red Obsession),還特別請來曾經主演《醇美年華》(A Good Year)的男主角Russell Crowe旁白。
可惜電影上畫的時候烽煙四起,天價波爾多葡萄酒成為了國內官場禁忌,明星酒身價驟跌,傳媒一致唱淡,瘋不起來。不過,剛剛法國傳來的消息,指有中國人因為葡萄酒送命,立即為酒壇掀起一陣漣漪,說明了中國人尚未變心。事實上,中國人愛波爾多葡萄酒已經不但不理價錢地喝,還發展到不顧後果地買。我說的買,不是買葡萄酒,而是買酒莊。

波爾多葡萄酒是中國人至愛。

收購酒莊達炫耀之效

發生意外的是Chateau de la Riviere。莊主James Gregoire在剛剛完成出售酒莊之後舉行記者會,公佈這宗牽涉最大金額的中國資金酒莊交易後,滿心歡喜建議新莊主中國富商郝琳一家乘坐由他親自駕駛的直升機視察一下葡萄園。波爾多的葡萄園通常只在酒莊旁邊,直升機出發20分鐘後卻未見歸航,於是酒莊工作人員報警求助。搜索後發現直升機意外墜毀,掉落波爾多的Dordogne River,只撈起郝先生12歲兒子的屍體,機內其餘三人失蹤。由於氣溫低水流急,預計他們的生存機會渺茫。
發生意外當然令人傷感,但消息卻又令國際酒壇察覺到,原來中國人對波爾多的愛並未冷卻,據最新統計數據顯示,由1997年至今,落入中國人口袋的波爾多酒莊已經超過40家。上一次我去到波爾多的時候,甫一下機,司機便對我說有中國企業來了洽談收購酒莊事宜,但因尚未落實,不能透露酒莊名字。她可能認為收購是商業秘密,事實上,這些消息在波爾多酒圈早已傳來傳去,哪一家酒莊放盤,甚至開價多少也非常透明。不少熟悉波爾多的人充當經紀,作為中國富豪及酒莊的橋樑,一旦促成交易,賺取的佣金非常可觀。這塊肥肉,拍賣行也不願錯過,來自英國的Christie's,今年便在香港成立了首家酒莊買賣顧問公司。
或許你會以為將法國歷史悠久的酒莊據為己有是土豪行為,不過,仍然由原本家族持有的波爾多酒莊只如鳳毛麟角,大部份莊主更非法國人。以左岸五家一級酒莊為例,Chateau Lafite Rothschild及Chateau Mouton Rothschild屬於Rothschild家族,他們原籍德國。Chateau Margaux的現任莊主Andre Mentzelopoulos是希臘人,Chateau Haut-Brion則在1935年被美國銀行家Clarence Dillon收購,現由盧森堡王子Robert管理。日本人在80年代亦曾經大手掃貨,其中不乏明星莊。可惜不久日本經濟爆破,商人被迫從海外撤回資金救亡。我在Chateau Citran作客的時候,現任莊主便說他是在1997年從日本人手上買回的,收莊的時候,葡萄園亂草叢生,大樓破破落落有如廢墟,他亦是因為不希望看見堂堂一家Cru Bourgeois酒莊淪落才決意當上白武士。

音樂、藝術、葡萄酒,構成了波爾多文化。

波爾多有60個AOC,不是每個都是明星。

《紅酒瘋》電影海報。

Chateau Richelieu是其中一家由香港公司擁有的波爾多酒莊。

相近名字 叨明星酒莊光

收購一家波爾多酒莊,的確比購買一輛超級跑車或一架私人飛機更能收到炫耀效果,不過,購買一家酒莊不是購買一間豪宅,買後每年仍要投放大量資金經營,包括釀酒師、葡萄園經理及其他工作人員的人工,還有購買橡木桶、酒瓶及其他器材和維修的費用。如果經營不善,產品賣不出去,或者價格太低,賠本不足為奇。
波爾多葡萄酒身價高企純粹假象,全區近萬家酒莊,真正昂貴的不足1%,主要是左岸Medoc、Graves及Sauternes,和右岸的Saint-Emilion列級酒莊,再加幾家Pomerol的無冕酒王,餘下的酒莊,產品的正常零售價很少可以超過200元。以Chateau de la Riviere為例,據稱成交價為三千萬歐元,折合三億二千萬港元,以平均200元一瓶酒計算,便需要賣出160萬瓶葡萄酒才可回本,而酒莊的年產量只有20萬瓶。況且,200元是零售價,出廠價更低一大截,而且還未計算釀造成本。可想而知,這絕對不是一盤賺錢生意。或許你會說,收購一家一瓶酒賣幾千元的明星莊便成,收入以十倍計,不過,水漲自然船高,例如Chateau Lafite Rothschild,去年已經估值高達37億歐元!
中國人由1997年開始收購波爾多酒莊,當時主要是香港人,第一家被買的是Chateau La Bourguette,位於Entre-deux-Mers,然後香港遇上金融風暴,買莊熱潮沒有爆發,直至2010年,由中國人擁有的波爾多酒莊只有六家。到了2011年,國內土豪鬥排場鬥到買酒莊,一年內便有20家酒莊成交,其中就包括了趙薇高調買下的Chateau Monlot。不過,當你明白到1%和99%的分別,當個莊主也未必如此值得羨慕。
波爾多面積約為三個香港,大部份成為中國人物業的酒莊,並非位處左岸或右岸的中心位置,而是頗為偏遠的。2010年被收購的Chateau Chenu-Lafitte,與Chateau Lafite Rothschild或Chateau Smith Haut Lafitte沒有半點關係,酒莊在Cotes de Bourg;位於Entre-deux-Mers的Chateau Latour-Laguens亦跟Chateau Latour沒有血緣。還有Chateau La Fleur Jonquet,都貫徹中國人A貨精神,看起來可以叨叨Chateau Lafleur的光。
Chateau de la Riviere也不在明星區,Fronsac是波爾多其中最早釀酒的地區,風頭卻早被鄰區蓋過。近年成功與Saint-Emilion及Pomerol組成聯盟宣傳推廣,知名度才有所提升。這次交易的銀碼破紀錄,除了不排除法國人深明中國人對波爾多無條件的愛而稍為將賣價調高,更因為酒莊附有儲存着90萬瓶舊酒的酒窖。當國內人普遍仍誤會葡萄酒越老越好越貴的情況下,成交價便不難明白。只是新莊主可能不知道,Chateau de la Riviere前任莊主在2002年成功出售給James Gregoire之後,也在酒莊附近遇上空難慘死!
愛可以無條件,卻不可能不計算。因誤會而結合,因了解而分開,是場不浪漫的悲劇。

沒有甚麼比收購一家波爾多酒莊更能收到炫耀效果。

作者:劉偉民

現任大中華酒評人協會主席,自由撰稿,偶爾著書出碟教學釀酒。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