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水坦克入渠 免工人陷險境 無人駕駛 每日清理30噸沉積物

潛水坦克入渠 免工人陷險境 
無人駕駛 每日清理30噸沉積物

【本報訊】清理瀰漫着有毒氣體的地底水渠經常發生工人傷亡事故,渠務署試驗本地研發的無人駕駛潛水坦克,大小如一輛小型私家車,代替工人潛入「死亡陷阱」,工人只需在地面操作,清理效率亦比傳統方法高出兩倍,渠務署計劃發展一個約十架潛水坦克的車隊。
記者:呂焯均

渠務署高級工程師李百存說,雨水渠覆蓋全港,沖入渠內的沙石和雜物會淤塞,每條渠每隔幾年便要清理一次。在大型的箱形雨水渠,傳統方法是絞刮,把繫上鋼索的挖耙吊入渠內,在地面用機器絞動鋼索,拉動挖耙挖走渠底的沉積物,但工人需要進入渠內裝置挖耙和鋼索。
雨水渠是密閉和積水環境,渠內腐物會產生有毒氣體,常見是俗稱沼氣的甲烷,易燃爆炸,還有一氧化碳和硫化氫。工人會先用氣體探測器量度,確定安全才進入渠內;工人亦會穿潛水衣和戴上氧氣裝置。然而,中毒意外和突發的湧流把工人沖出海仍偶爾發生。

擬設10輛組成車隊

渠務署去年底招標,由承建商研發更安全的方法。有建議用吸管,雖不用人手,但在大型箱形渠的清理效果較差,其中一個承建商自行研製潛水坦克,適合箱形雨水渠使用。
潛水坦克分三部份,如一般坦克用履帶行走,可在惡劣環境和水底行駛;有堅固的鏟和斗,鏟起和盛載沉積物;坦克上面裝置方形金屬架,以便吊車夾住吊入雨水渠,架頂四方則安裝攝影器材,地面操作人員可從閉路電視監察雨水渠內情況和控制坦克行駛。
另外,潛水坦克本身沒動力裝置,是利用油壓原理,有一組連接潛水坦克的油壓管,由地面人員遙控。一架運載貨車會在雨水渠井口吊下潛水坦克,當坦克的斗載滿沉積物,貨車用吊爪吊出來,放入貨斗即日運去堆填區棄置。
潛水坦克今年初在大角嘴櫻桃街的箱形雨水渠首次試驗,一天就可處理約30噸沉積物,比刮絞方法多兩倍。下月會再作第二次試驗,該署並計劃發展出一整隊約10輛潛水坦克,可減意外風險。

潛水坦克要連接油壓管(箭嘴示),由地面人員遙控。

足本收睇《亂噏24》x DADA陳靜;跟住有嘉玲姐駕到!
周一至周五《亂噏24》約定你: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