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成立之前 - 左丁山

中大成立之前 - 左丁山

中文大學慶祝建校五十年的活動,在十二月八日的盛大晚宴之後,左丁山以為已告一段落,卻原來餘波未了,中大理學院還有一個學術活動,明天(十二月二十三日)舉行,請來丘成桐教授演講,講題是150 Years of Mathematics at Harvard(中文題目:從哈佛百年數學看培育下一代),演講地點在火車站旁邊嘅鄭裕彤樓一號演講廳,時間係下午五點到六點半。丘成桐演講,素來好聽,佢身兼哈佛與中大數學教授,講哈佛數學教學史,應該幾好聽。
哈佛建校幾百年,與之相比,中大五十年還是在幼稚園階段,不過過往五十年來,追遠啲,由三間原始成員書院在1950年代講起,六十餘年間,書院及中大校友對香港確實係產生到深遠影響嘅,特別在民間文化方面。今天之香港大專院校教授及較年長嘅本地教員、中學校長、文化人等等,例如剛逝世嘅吳昊,好難話在年青求學時期冇受過「中國學生周報」影響,而「中國學生周報」之編務由新亞第一屆畢業生余英時做編輯起,至陸慶珍(陸離)止,皆有新亞教育影子。
十二月四日嘅「中大前期史」講座之中,崇基熊翰章大師兄指出,崇基主要由聖公會何明華會督推動成立,聖公會係英國國教,會督在殖民地地位頗高,港督對會督尊重三分,何明華會督對於推動三間書院合併成為大學一事,背後向港督及教育司高詩雅發功不少。另外聯合何萬森大師兄指出,五間私立書院合併成為聯合書院之後,校董會主席蔣法賢醫生係當年名醫,碰啱又係港督柏立基(第23任港督,1958年1月23日至1964年4月1日)嘅家庭醫生,有不少機會在柏立基面前進言,陳述成立本港第二間大學嘅需要。其實老早在1952年間,港府之凱瑟克報告否決了在香港成立第二間大學,但數年之後,1959年又有「富爾敦委員會」之設,研究本港大學教育,促成中文大學之建立,顯然與本港最高領導人嘅思維轉變有關,點解會改變呢,中間或有其他社會因素(如1956年香港暴動),但熊、何兩位師兄指何明華會督與蔣法賢醫生大力游說柏立基之說應該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