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奴才上京面聖述職,膽怯勢孤力弱,語言偽術無補於事,急召三個小小奴才壯膽、解畫、補充──總之正襟危坐寫筆記,徒具小學雞姿態而已,有點窩囊。而這樣的人管治香港,得花公帑飼養又不能一人一票挑選能者,香港人倒最窩囊了。
「窩囊」不知如何成立?本來「窩」也不算差:窩心、安樂窩、窩窩頭(小吃),窩蛋牛肉飯,不過遇上「囊」就委屈了,煩悶又無能,怯懦加鵪鶉。
「今日受了領導一頓窩囊氣,沒地方發洩,回來一定找些人出氣不可!」「他的一生就這樣窩窩囊囊混過去了,給他機會也不懂把握,先天不足,醫好也嘥藥費。」
該出口時不出口,該出手時不出手,該挺身時不挺身,該爭取時不爭取,該買不買,該賣不賣……「該」不是要害,關鍵在「不」──有些人永遠不敢,或者不想。窩囊的好處是「無功無過,平安大吉」。
這類人北方喚作「窩囊肺」,比如老舍作品中。「連XX都這樣看不起咱們,再低着頭裝窩囊肺,世界上恐怕就沒一個人同情咱們,看得起咱們。」──何以用「肺」?辭典上「窩囊廢」同義,但更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