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牆有耳:終院一槌 論新移民綜援分兩極 社工梁建雄:政府應付得起

隔牆有耳:
終院一槌 論新移民綜援分兩極 
社工梁建雄:政府應付得起

【隔牆對論】
終審法院裁定限制居港未滿七年新移民申領綜援違憲後,引起極大爭議。社工註冊局委員兼資深社署社工梁建雄樂見裁決,認為道德是政府政策的靈魂,助人不應問出處,新移民亦非全是呃福利大食懶,他說:「我唔認為綜援咁馨香,大家會去搶」。自由黨員李梓敬指新移民未有貢獻、先領福利,認為如此政策只會吸引弱勢新移民湧港,令納稅人辛苦累積到的財富,「拱手相讓畀佢哋攤大手板攞呢?」 
記者:袁樂婷 朱雋穎

記:《蘋果》記者  梁:社工註冊局委員、資深社署社工梁建雄

記: 社會一面倒不滿終院判決結果,認為必定增加福利負擔,你怎樣看?
梁:所有社會政策都牽涉道德課題,綜援作為香港唯一一條安全線,理論上任何人「生活唔到」,都應該Give them a living,「唔可以硬生生用一個政策踢佢出門口就當見唔到」。以目前經濟環境,要應付有需要而又會來申請的人,這筆錢政府應付得起,道德上亦責無旁貸。終院判決是理性,五位法官一致認為政府理據不足以支持這個政策(七年限制),「唔係話政府冇權,但要有理據」。
在2003年,居港未滿七年人士仍可申領綜援,當年共有29萬宗綜援個案,居港未滿七年人士有4萬多宗,佔整體個案的13.9%。2004年對新移民「落閘」,新移民綜援戶減少,去年只有1.48萬宗,佔整體26.9萬戶個案的5.5%。

記: 現時新移民佔整體申領綜援比例只4.4%,但2004年「落閘」前,有關數字一直是雙位數。終院判決會否令歷史重演?
梁:2004年之前經歷很多大事,97年金融風暴、03年沙士,當時莫說是新移民,就算中產也有破產要去申領綜援。「數字係死嘅,與其話新移民依賴,其實可能因為佢哋係經濟環境差時最首當其衝嘅一群」。低下階層往往最快失業,但重建社會經濟通常由頂層開始。「佢哋未受惠於經濟復蘇時,唔攞綜援點生活?」
十年後的香港變了很多,可說是如日中天,政府富有得可以派錢,亦有最低工資,失業率只得三點幾,Perfect employment。「我唔認為綜援咁馨香,大家會去搶。𠵱家最大問題係政府容讓件事惡化」。
實施最低工資,基層工人的工資增加,有食肆用逾萬元請洗碗工、保安員月入過萬。60歲以下健全成年人的綜援標準金額則只是2,070元。
記:不少港人對新移民的印象是搶福利、呃綜援,你在前線的經驗是否如此?
梁:「唔知點解近年社會好撕裂,問題係我哋生活得唔開心,冇新電視睇,唔夠地方住,係咪真係因為新移民?」香港26萬綜援戶,大部份老弱傷殘,因失業而領綜援的健全人士不足5%,加上新移民,可能只會令5%變成6%。
「我哋要睇嘅係,綜援金額對新移民戶係咪真係咁吸引,值唔值得佢放棄尊嚴去呃?」現在有最低工資,做清潔最少時薪30元,每日做4小時,一個月做20日已經2,400元,標準綜援金額只得2,200元,「為乜先?」
「可能你話佢唔使做喎,我又見唔到好多人覺得賴死喺屋企攞綜援係好開心,因為咁多年嚟成個社會好齊心創造負面標籤,好多真係有需要嘅新移民死都唔願攞,我手頭上有唔少個案係寧願捱到抑鬱拎傷殘金,或者等屋企老人家拎長者生活津貼,都唔想畀人覺得係大食懶,尊嚴有價」。我不否認有人會濫用福利,但不一定是新移民,香港人都可以好懶。

記:現行綜援制度常遭詬病,如何改善?
梁:現在是採用信任機制,你報幾多(資產)就係幾多,政府只會間中抽查。要確保每分錢都用得其所,必須付出更多人力及金錢,例如以後每位申領綜援人士都要簽授權書,社署有專責同事,定期向銀行查紀錄。「如果你個閘落得咁勁,制度就冇咗人性」。
香港綜援制度是全世界最簡單,一律只給錢,應該想多些其他方法,尤其在幫受助人脫離綜援網上,做得很差。我會形容綜援似坐監,用2,200元困你在一個其實並不安穩的Comfort zone。「日日同老婆鬧交,個個月唔夠錢使,佢知㗎,但離開監牢嘅代價好大,唔好彩俾人炒咗,再申請綜援需要時間,中間幾個月點算呢?」綜援戶很難相信改變會令全家過得好些。最低工資有幫助,起碼值得博,但未夠。
參考美國,大多數州分的失業救濟金只給半年,之後就有配套幫受助人搵工。當尖沙嘴餐廳要用時薪80請一個外籍女士去洗碗,我們手頭大批個案冇工開。「佢哋未必日日做到八個鐘,如果老闆唔介意請多幾個人,每人輪流返四個鐘,佢哋好樂意用低啲價錢做」。
派社工跟老闆傾,時薪貴過一份綜援很多,要看政府是否願意投資,去幫一個人重歸就業市場,之後令他不用再依賴。

mailto:[email protected]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