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眼看戲】隔周六刊
最近創作和執導一齣以環保為主題的教育劇場,到小學巡迴演出。教育劇場(Theatre-in-Education)是一種特定的演出模式,並不純粹予觀眾看一齣戲,被動地接收訊息,而是在演出前後或演出中,有機地融入教學活動,讓觀眾藉着參與、體驗去探索議題。
「知道」不等於「會做」
教育劇場的演員稱為「演教員」(actor-teacher),肩負演出與教學的雙重任務,並許多時會像我們這次一樣,共同參與擬訂目標、制訂故事內容和教學活動。是以演教員必須對相關議題做充足資料搜集,有一定認識和思考。
我與六位演教員一起,由拆解「環保」這個議題開始去制訂目標。我們發現不少環保教育項目都過於着重灌輸「知識」,假設有了知識便會帶來行動。但「知道」是否就真的等於「會做」呢?不少人都知道有廢物回收這回事,「藍紙黃罐啡膠樽」琅琅上口,可就是不會把物件拿去回收,當中到底出了甚麼問題呢?
其實現今小學生的環保知識並不貧乏,也不會反對環保,惟在作出行動,或在已有的行動上想多走一步,面對的阻力或困難是甚麼呢?我們決定透過是次機會,和學生一起探索若要克服個人的惰性,或是要處理自己對物質生活的慾望,或是想游說身邊的人環保一些,可以做些甚麼、怎樣做。教育劇場的體驗式學習模式,正好提供機會予小朋友試驗不同行動的可行性,為生活作預演。
撰文:香港藝術學院高級講師/課程統籌
(應用劇場與戲劇教育)陳玉蘭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社會服務
◆匿名投訴恕不處理。一經投訴,本報保留刊登權利
◆報料熱線:29290000
◆社會服務熱線:29908288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29908688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傳真:37112468
◆網址: http://charity.appledaily.com.hk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