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暖流】
菊婆婆(77歲)一生命途多舛,年輕時只求過自給自足的生活,但社會制度迫使她三餐不得溫飽;中年時盼望和家人團聚,卻與丈夫分隔兩地十多年;晚年希望安心養老,卻發現患上瓦氏巨球蛋白血症,為籌措藥費徬徨不已。
記者:陳家偉
菊婆婆和丈夫黃伯(78歲)是同鄉,自幼在廣東省的農村長大,生活但求自給自足,但在他們身處的年代卻萬分艱難。
捱一年工資僅20元
50年代,他們婚後不久內地推行人民公社,夫妻被編入生產隊,努力耕耘的收穫都要充公,黃伯欷歔說:「明明我種嘅,又要交畀生產隊。」隊員每月只可獲配給穀作食糧,但對於出賣體力的勞動分子,所配的份量根本不夠餬口,如需更多糧食便要向隊長「借」,借來的糧食到過年時更要在工資扣除,每年七除八扣後只有約20元工資。
為了脫離三餐不得溫飽的日子,黃伯於70年代偷渡來港,菊婆婆則由於不諳水性並沒隨行。後來黃伯申請家人來港,首次成功時,她把名額讓給兒子,心想第二次機會很快來臨,誰知一等便是十多年。與丈夫及兒子分離的日子,她更要獨力撫養當時年幼的孫兒,她憶說:「一個女人耕田,仲要帶住個細路,好辛苦!」她是最遲來港的家庭成員,當時已年近六旬,她抵港後找到清潔工作,及後因年老退下來。
退休後的菊婆婆本以為可安享晚年,但三年前她突然感到左腹微痛及全身乏力,求醫後發現長有淋巴瘤,經確診患上瓦氏巨球蛋白血症,她無奈說:「醫生同我講生瘤,都唔相信。」後來她做了兩次化療及多次抽血檢驗,身體幾乎負擔不來,「有時根本抽血都抽唔到,冇血到」,幸好家人和由她含辛茹苦養大的孫兒不斷鼓勵,才能撐過難關,「『阿嫲,唔好死呀!』個孫咁同我講!」
威爾斯親王醫院建議菊婆婆使用標靶藥Rituximab治療,並指逾四成的病人對此藥有良好反應,連同結合化療及保養性治療,她共需接受12個療程,每個療程需藥費1.7萬元,共需20萬元。惟巨球蛋白血症患者不獲其他基金資助買藥。
獲基金資助1.7萬元
菊婆婆現靠綜援維生,兒子任三行工人,無力負擔昂貴的藥費,憂心忡忡。蘋果日報慈善基金已從「醫療專戶」撥款1.7萬元為她支付首期藥費,餘下藥費亟待善長援手。黃伯看着相依相伴近60年的老伴日漸消瘦,憐惜地說:「希望有針打,咁佢先有得醫。」
「菊婆婆」捐款編號:C3563
網上捐款: http://charity.appledaily.com.hk/donate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
電話:29908688
傳真:37112468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網址: http://charity.appledaily.com.hk
蘋果基金收捐款戶口
恒生銀行:368-006565-001
滙豐銀行:580-198836-001
中國銀行:012-898-00067655
渣打銀行:447-0-667059-3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乃根據《稅務條例》第88條獲豁免繳稅的慈善機構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