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踏入年底的中小學考試高峯期,不少學生也壓力爆煲,家長若發現子女抗拒返學,或返學後常「周身唔舒服」,甚至常發噩夢,也可能是壓力過大的先兆。精神科醫生指出,焦慮症患者近年有年輕化趨勢,連小學生也患病,每到考試測驗密集的日子,求診個案均增加,建議家長要多與年幼子女玩遊戲或繪畫減壓,一起鬆弛身心。
記者:梁麗兒
精神科專科醫生黎大森(圖)表示,因學業壓力致焦慮症、精神緊張的個案,過往多是中學生,尤其預備升大學的高中生,至近年已年輕至小四、小五學生求診。小學病童人數每年增幅多達10至15%。
他指,部份病童求診時表示很擔心,「好緊張呈分試」,又常見會在上課期間頻去廁所,或出現身體不適,如頭暈、作嘔、肚痛,要到醫療室休息,甚至回家。他說,病童平日心跳較快、有「心慌慌」情況,睡覺容易扎醒或發噩夢,如夢見「好多嘢做」或遭襲擊。
男童夢見打仗被射死
每到考試測驗月前後,學童求診個案也會增加。他指,單在上月便處理十多名小學生患焦慮症個案。其中一名就讀名校的小五男生因焦慮症求診,男童成績中上,與家人均希望能升讀著名中學致壓力爆煲,「男童話發夢以第三身角色,見到自己去打仗,然後被開槍射死,扎醒後全身出汗」。
男童的家人先發現他有「鬼剃頭」,加上食慾不振至體重下跌,求診後發現男童因壓力大致出現扯頭髮及咬手指等行為,接受認知行為及藥物治療後,緊張情緒獲舒緩。黎大森表示,若忽略學童的情緒病,隨時演變成學童自殺等悲劇,家長應正視子女情緒健康。
足本收睇《亂噏24》x 鄭秀文@杜琪峯;DADA閃電復出後首次專訪!
周一至周五《亂噏24》約定你: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