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緬甸完結篇 皇家囚牢】
在仰光,你會很懷念香港,在內比都,你會很懷念仰光。自從軍政府2005年底遷都以來,耗費港幣數百億元建成的新首都內比都(Nyapyidaw),一再成為國內外傳媒的笑柄。那裏馬路遼闊但行車寥落,全市除了一個市集與兩個商場,就連一條商店街、一個小販也沒有,總統府與國會建造得如同皇族城堡,難怪反對黨人都笑說內比都是「皇家囚牢」。
據說全球最闊的道路是位於巴西首都的巴西利亞紀念軸公路,但其實只是幾條道路並排,才顯得極為寬闊;又一說法認為加拿大安大略省道,有22條行車線,但其中4條是接駁支路的車道。真正的王者位於緬甸首都內比都,通往國會建築群的大道,來回雙程共有20條線,霸氣如同民航客機的跑道。
很多人都以為緬甸首都是仰光,其實在大約9年前,當時的軍政府已經遷都,把全國政治重心由國境南部北移至中部內陸的內比都。國際學者相信,由繁盛的仰光遷都到荒蕪的內比都,是軍政府重建統治權威的手段,如同中國封建王朝一樣,緬甸歷代帝皇每次輪替,都有遷都之舉。把緬甸政府比喻為封建王朝,並不為過。國會及總統府所在的綜合行政區,共有31幢樓宇,包括3座合共100間房的總統府。區內的建築物,有些外貌如皇宮,有些則仿照了蘇聯時代史太林式建築。行政區防衞森嚴,周邊挖了一道人工護城河,然後再圍上一道兩個人高的鐵欄,宛如封建諸侯堡壘。
20條行車線幾乎無車行
外間估計,曾被列為邪惡軸心的緬甸政權,為防遭受仰光民眾運動衝擊,甚至害怕美國等西方國家派軍進襲,才想到建設一個遠離群眾、遠離海岸線的政治及軍事中心。在一塊本屬稻田與蔗田的寧靜郊野建都,緬甸政府從未透露耗費多少;緬甸經濟專家Sean Turnell則估計,浩大的遷都工程耗用了30億至40億美元,相當於一個緬甸平民400萬年的收入。
我們乘車從一條極度寬闊的馬路駛近綜合行政區,那條闊度約有三條半彌敦道的超大馬路,平均每分鐘才見一輛行車。當地人說,道路如此遼闊,不是因為預計車流量多,而是保安需要,讓執法者可以完全掌握道路情況,防止任何襲擊總統府的行動。官方數字聲稱,內比都人口超過90萬,但當地人估計只有20萬。首都內設有大量公務員宿舍,都是數十幢四層房屋組成的住宅區,有點像新界的丁屋。記者在首都能看見較有人氣的地方,就只有該處的市集。
居民全是政府人員家屬
兩年前被派駐首都的年輕警察Phyo Wai Kyaw(James)說,住在這裏的都是政府人員及他們的家屬。「沒有人想住在這裏,這裏很悶,只有兩間戲院和兩個商場。我很想返回仰光,但這是我的職責。」內比都氣候很熱,夏天超過攝氏40度,有時高達47度。35歲的James告訴我們,這裏所有人都會在黃昏六時前回家,夜裏的消遣,就只有和女友散步,或留在家看電視,然後早點上床睡。
黃昏時分,記者趕程返回391公里以外的仰光,沿途看見一輛又一輛運泥車,擠滿民工,令人想起運送豬牛的環保斗貨車。他們大多是酒店建築工人,第23屆東南亞運動會在內比都舉行,據聞,為滿足各國運動員與旅客的住宿需求,政府軟硬兼施,在批出其他合約的時候,要求中標的承辦商在首都興建酒店。內比都其中一條主幹道的兩旁,都是興建中的酒店,大多數都來不及運動會開幕前完工。
足本收睇《亂噏24》x 鄭秀文@杜琪峯;DADA閃電復出後首次專訪!
周一至周五《亂噏24》約定你: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