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機心聲】
無牌經營復康巴士生意逾20年的歐先生,批評政府沒有正視復康巴士短缺問題,但無牌巿場近年開始萎縮,最終受苦的仍是傷殘用家,他說:「這行越做越冇希望……曾聽過唔少客人租唔到復康巴士至搵我接送,有客人已幫襯了八、九年,證明有市場需求,政府何不正視這需要,引入更多競爭呢?」
申請牌照審批過嚴
歐先生透露,數年前曾向運輸署申請合法牌照,但因審批太嚴格,最終放棄。「運輸署要我買一部打稅超過30萬嘅車,之後要去認可商戶改裝配件,再等審批,而且唔一定批個牌畀你,由於成本太高所以放棄」。
他直言,高峯期行內最多有20多部無牌復康巴士,他亦擁有五部,其他大多個體戶;近年因油價等成本上升,只賣剩自己所駕駛的那部車。他表示載客次數不定,有時一天只收到四、五個客電召,扣除汽油成本,每月大約賺得萬多元,計劃明年3月結束生意。
記者曾扮作傷殘人士電召另一名無牌復康巴士個體戶,該車司機林先生表示,「多數做老人家生意,賺錢唔多,有時都想唔撈」。
《蘋果》記者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