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畫、文人墨客、四大發明」怎麼繙譯啊?內地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經大幅改革後,上周六(14日)首次開考,繙譯試題大颳中國風,苦了首批應考的莘莘學子,「神繙譯」應運而生。而考試形式及流程的大變臉,也令考生大呼「只能相約來年再戰」!
四大發明變「Star farming」
在繙譯題目中,「絲綢之路」(The Silk Road)、「中秋節」(Mid-Autumn Festival)等生僻詞彙讓考生叫苦連天,知道「絲綢之路」的不會講「四大發明」(The Four Great Inventions)。有考生無奈地說,「四大發明,真是哭翻了」,更有考生隨機進行辛苦的「神繙譯」創作。「絲綢之路」被直譯成具拼音特色的「SiChou Road」,「四大發明」成了「Star farming」,更神奇的是「指南針」(Compass)搖身變成高端的「GPS」。
改革後的大學英語考試,實行「多題多卷」模式,在同一考場內有多套試卷,令考生間幾無可能作弊。聽力考試則由以前的35分鐘縮短至30分鐘,而且錄音放完成後考生須立即停止作答並由監考員收回答題卡。考生抱怨手忙腳亂,一邊測聽力,一邊塗答題卡,有的題答案都沒看清。
內地大學四六級英語考試始於1986年,不少大學將考試成績與學位掛鈎,堪為大學生最重要的考試。一名清華大學外語系教授,曾舉例在美國大學畢業的學生回國參加大學英語考試沒通過,批評四六級考試極不科學。
湖南《長沙晚報》
足本收睇《亂噏24》x鄭秀文@杜琪峯;DADA閃電復出後首次專訪!
周一至周五《亂噏24》約定你: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