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金不足】
緬甸是個朝氣勃勃的國家,滿街都是年輕人,他們對自己的家,都滿心憧憬。在一家向中小企提供顧問的社企裏,我們遇上兩位雄心壯志的年輕創業家,一個要做電訊大王,一個要與Google較勁。但是他們同時遇到重重障礙,創業夢想幻得幻失。
世銀最近發表的全球營商環境報告顯示,緬甸在189國家或地區中,排名182。營商者平均需要72天才能開始做生意,是香港(三天)的24倍。開舖設廠都要取電,在緬甸需時113天,是泰國(35天)的三倍。
必須有土地抵押
落後的營商環境並沒有打擊緬甸青年的創業意志。來自中產家庭的Htet Wai,兩年前成立了一間網上搜尋器公司,現時Google也有緬甸文版本,但只限某種輸入法,Htet Wai研發了沒輸入法限制的搜尋器,深信可打低Google,目前只是尚欠IT人才。
30歲的Myo Mya Swe Tun則在今年成立了一間電話充值服務公司,平均每月營業額有6,000美元。Myo和Htet都參與了社企project HUB的中小企支援計劃,目的是尋求外資融資。為他們找外國人注資的project HUB,由美國人Allison Morris與澳洲人Pete Silvester創辦。原來在緬甸,銀行的作風完全與香港相反。Htet說,銀行只會在有土地抵押情況下才肯借錢,物業單位不行,又要借款人已有三年賺錢業績,息口也高達15%。簡單一句,就是不借,所以中小企唯一融資途徑就是外資。
《蘋果》記者
足本收睇《亂噏24》x 鄭秀文@杜琪峯;DADA閃電復出後首次專訪!
周一至周五《亂噏24》約定你: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