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地方結合因由一份緣。
一些地方、一些人與你擦身而過本應唾手可得,卻偏偏過不了電,從此消失。另一些人、另一些地方,碰上了,卻教你念念不忘。一再重讀張信剛教授著作《大中東行紀》,全因愛上旅行中東,透過張教授文字圖解,得更深入認知,加深自行旅衍生的樂趣,淨化視覺。
中、近東從地域看,與我們遠東相距遠,文化差異大,那片比較乾爽的土地卻自童年已產生親密好感,想是教會學校自小培訓,《聖經》故事人物風景插圖的吸引。
首次踏足中東土地,仍是倫敦上課時期。飛機離開希斯路機場前,以色列航空公司要求搭客提前三小時到場安檢,今天也無分別,如果從特拉維夫出發,那安檢之嚴峻,的確蚊子也飛不過。
以為好運,廉價學生機票被安排提升坐進頭等King David Class,奇怪安息日兼逾越節開始的週五下午,傳統或Orthodox猶太人都不會趕路,空蕩蕩機艙卻全程身邊坐着另一青年,普通牛仔褲T-shirt打扮,以為也是獲up-grade頭等待遇的學生,旅途相互交談,互留聯絡電話,相約抵達特拉維夫再會。
後來相約再會,青年告白為便衣軍警,機上值班,應付可能突襲恐怖分子。80年代特拉維夫機場日本赤軍發起屠殺事件,以色列人眼中遠東面孔在當年仍然敏感。
星期五日落後,猶太人年中至重要逾越節(Passover)開始,禁止生火(日落前已燃起火種或開壠電源,中途不能斷,如未開壠也不能起火),包括開車、接聽電話等等……大眾在家中或酒店慶祝從摩西時代已流傳下來的重要節日。
未能趕到耶路撒冷及海法的朋友家中過節,只好在地中海旁沙灘打開睡袋過夜。
翌日前往耶路撒冷,向高原進發,四月花開天地一片花色,沿途以萬千計橙樹傳來陣陣橙花及果香,地勢再高,香味轉為乾爽土地遍布野生香草、香葉的氣息;Rosemary、Thyme、Bay Leaf……風中傳遍,好不心曠神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