瓏門II唧牙膏賣樓市民向銷監局投訴

瓏門II唧牙膏賣樓
市民向銷監局投訴

【備受批評】
新地(016)繼尖沙嘴天璽後,疑再以「唧牙膏式」賣樓手法,逐步推高屯門瓏門II期的樓價,惹來市民向一手住宅物業銷售監管局投訴,認為此種手法有違一手銷售條例立法原意,要求該局關注,甚至考慮修例。

要求修改條例

新地於10月初公佈天璽181伙單位價單時,透過稅項回贈變相折讓最多達三成,但卻分6次賣樓,每次由20至60伙不等,且期間不斷加價,令最終真正享受其最大減價優惠買家實際不多,但新地卻輕易套現40多億元。
今次新地又欲以同一手法賣瓏門II期,日前公佈203伙的價單,但本周二只賣120伙。有陳姓市民去信銷監局,指如各發展商均效法,長此下去,(保障消費者)的一手條例會名存實亡,也削弱該局的公信力,故要求該局正視,有需要時可修改條例。
銷監局回覆指,一手銷售在加強一手住宅物業銷售的透明度及公平性,以及讓賣方彈性地作出商業決定,兩者之間,取得合理平衡。條例要求賣方在每張價單內提供不少於法例要求的售價,讓買方盡可能掌握有關價格。賣方何時推售數目,純屬商業決定,不是條例規管的範圍。不過,條例要求賣方在載有銷售安排的文件說明在某日期提供出售數量以及有關住宅物業的具體描述。昨日截稿時未獲新地回應。
至於認購登記水份極重的瓏門II期,據知暫累積收逾3,000票,凍結資金約4.5億元。

【市民對新地賣樓手法感受】

托市手法

容生:「新地賣樓一向都是如此,以唧牙膏式賣樓托市,此種加價賣樓手法,對消費者來說並非好事。」

取巧之嫌

談生:「發展商小量發售,之後不斷加價,有取巧之嫌,對消費者當然不太好,最好政府加多少少規範。」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