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不足】
家長懷疑兒子有情緒問題,會心急帶兒子求診。彭太表示,兒子於衞生署轄下兒童體能智力測驗中心輪候一年零兩個月,才獲臨床心理學家跟進。她批評公營的臨床心理學服務不足,在緊張又無助下惟有向私營市場尋求服務。
憂遲治療影響大
彭太表示,去年8月兒子開始在衞生署其中一間兒童體能智力測驗中心,輪候接受評估。直至今年1月,兒子才獲兒科醫生及言語治療師做評估,之後一直「得個等字」,10月才首次獲臨床心理學家治療。
輪候期間她擔心兒子越遲治療,對將來影響越大,在無助下才光顧啟光全人發展中心。「聽到佢話我個仔咁嚴重,作為父母肯定緊張,諗辦法點樣醫好佢,先應承佢做訓練。如果政府好快排到,唔需要幫襯佢哋」。
香港心理學會臨床心理學組代表潘麥瑞雯表示,公營資源嚴重不足,有不少家長被迫向私營市場求診,造就資歷不符的人容易渾水摸魚。
衞生署表示,過去3年超過90%新登記個案,在6個月內完成評估,之後差不多所有新症於3星期內獲得診治。個別兒童接受跟進的時間,要視乎該兒童的需要而定。
《蘋果》記者
足本收睇《亂噏24》x鄭秀文@杜琪峯;DADA閃電復出後首次專訪!
周一至周五《亂噏24》約定你: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