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雲端:測不準定理 - 丘亦生

金融雲端:測不準定理 - 丘亦生

每逢年底,又是各大行循例指點迷津的時間,我很怕這些「明年大市的目標水平幾多?」、「哪隻股價有機變紅底股?」諸如此類的問題。每當看到這些報道,我都不其然會想起一個華爾街的傳奇人物。
韋恩(Byron Wien)現在是資產管理公司Blackstone副主席,資歷深的香港基金經理,都會認識他。他曾是摩根士丹利的首席策略師,每年總有兩次來香港大排筵席,順道發表其對環球投資市場的看法。他在任的那些年,是摩笛吹得最響的年代,是一開聲便像張飛喝斷長板橋般撼動市場的時代。他自1986年開始,每年1月都有一個習慣,就是發表當年的十大驚奇(10 big surprises),其實是十個政經大趨勢預測,而這些預測之所以驚奇,是因為未被市場反映。

十大驚奇準繩度僅三成

由於他的估計不會和稀泥,模稜兩可,所以具備一定娛樂性,並深得客戶歡迎。你估今年的十大驚奇,準繩度有多少?原來只得三成,較過去的一半半比例為差。韋恩年初估計美股今年將會錄得負回報,但實際標普500指數大升27%,他估金價見1,900美元、油價跌至70美元一桶、上證綜合指數升逾兩成、伊朗將取得核子武器,事後看來都錯得離譜,唯一估中的是日股大升日圓大跌。
當然,對這些搶眼標題式預測,認真便輸了。美資證券行Madison Avenue Securities的CIO Robert Seawright,最近統計年初各大行披露的年底美股目標水平,並計算他們的誤差,結果發現平均低估了17.5%,最差的與實際相距更高達三成,最準的亦相差12%。要記住,這不是中小型行,而是大摩、瑞銀、摩通這些一線行。情形就如一大堆飛鏢飛埋個標靶,但沒有一枚接近紅心。

心理學家指預測價值小

莫非市場果真效率奇佳,而且充滿噪音及潛伏着黑天鵝,所以測不準才是常態,又或者誠如已殞落的投資銀行貝爾斯登前CEO Jimmy Cayne,在一宗官司中作證時所言,該行的首席經濟師,真實身份是一個藝人,所以永遠不應該為自己的預測及建議負上責任。
長期跟進專家預測表現的賓夕凡尼亞大學心理學教授Philip Tetlock,多年前進行了一項公認最權威的研究,結論認為專家預測的價值不大,但他最近更新了龐大的預測數據庫後變得樂觀,認為改善短線預測的準繩度是可能的,就好像玩紙牌或打麻雀,儘管有不確定的成份,但依舊有方法提升自己的勝算。不過Tetlock認為,要改善預測沒有捷徑可言,肯定要下苦功,並且要善用大眾智慧。
究竟具體如何操作就要等他開估,在這之前,測不準定理仍然主宰金融市場。

丘亦生
金融中心fan page:
http://www.facebook.com/hkfincentre

足本收睇《亂噏24》x 鄭秀文@杜琪峯;DADA閃電復出後首次專訪!
周一至周五《亂噏24》約定你: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