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樹下:種 樹 - 陳寧

蘋果樹下:種 樹 - 陳寧

在德國的C去年搬了家,屋前有一個小花園,她一直想種一棵樹。想過種竹,後來一對也是中國來的鄰居在園子裏種了,她樂得省了功夫,觀賞鄰家的竹影就好。花了一些日子研究,最終決定種杏樹,愛其樹形美麗,且有她喜歡的微酸的果實。
到培植樹苗的「樹學校」扛回一棵小杏樹,在園子裏挖土種下,總算了結一樁心事。C離家已經好幾年,遷徙過幾處,現在才真正安頓下來。她說來輕描淡寫,我卻懂得是怎樣的不捨。她在西關的老家,門前也有幾棵老樹,寬寬實實,迎着春去秋來,直至房子換了主人。
樹是時間的使者,默默的,靜靜的,累積年輪。
在紐約的時候,隨朋友去東村探望Y。Y的公寓也是工作室,平日在家裏創作。隨他走至內室,忽然別有洞天,後門打開通向溫室一樣的小花園,各種認得出來認不出來的植物攀爬匍匐,矮樹叢混雜着花卉,狂野中倒有秩序,不是全無布局的。我一眼瞥到角落裏一排竹林,驚歎了一下,沒想到這樣的環境還種得了竹。Y忙接話,不好種的,幾次都種不成。有時是種的問題,有時是土的問題,水的問題,陽光的問題,各種問題。他到農夫市場跑了幾趟,改良了方法,才勉強長成現在的樣子。如果可以,最好是一大片竹林,這樣,他張開手比劃着,彷彿那是他要建造的甚麼巍巍大樓。
如此死心不息,千方百計要種竹,除了某種難以解說的鄉愁,也沒有別的原因。
Y是印尼華僑,一家人老早離散在世界各地,只有他在紐約。山長水遠,根在哪裏,他自己也說不清。熱帶的記憶,夾着舊時大宅的家族人情,早已在歲月裏點點滴滴揮發掉,卻悄悄在北美這隱蔽花園裏,借着一草一木重新生長,花草不是普通花草,而是寄託前塵往事的還魂草。
別後,我沿路走至聯合廣場,周末的農夫市場鬧哄哄的,好幾檔的花卉樹苗,全都規規矩矩欣欣向榮,沒有甚麼不好,就像街角廣告板上咧嘴笑着的模特兒,牙齒白亮無瑕。但我始終念念不忘Y那個奇花雜草參差,野性難馴的南洋花園。有些秘密只能向樹洞說,有些花語代替深情。
在寂寞紛亂的異城裏,我想起的樹,竟然卻是榕樹。是尖沙咀彌敦道上,是荷李活道警察宿舍圍牆下,氣根垂垂的樹影,永遠蒼老。傳奇一點是灣仔道上那株有名的細葉榕,由美國民歌歌手John Denver種下。幾年之後,一九九七年十月,丹佛先生駕駛小型飛機遇難。種樹的人「乘噴射機離去」,樹安份生長,在該生根的地方深深生了根。電車嗚嗚駛過它的身邊,似是風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