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業會計師(含審計師)的發牌制自會計師公會1973年成立以來,一直是公會的首要責任,現在改革建議考慮把上市公司審計師的發牌權轉到財匯局,財匯局亦有權否決發牌予個別申請。這建議與專業會計師條例的原則多重違背:
1) 如會計師公會喪失發牌權的話,其單一重要功能不存在,沒有必要再成為一個被監管的法定團體。換言之,公會應成為一個民間專業社團,其官守理事及十年前為保持自我監管制度而增設在理事會的四位政府委任獨立人士亦沒有必要存在;
2) 執業會計師的牌照不分等級,續牌時,符合最基本條件及資格便可獲續牌,發牌機制是沒有酌情權去發牌或不發牌給某申請者的。可是,構思中要把上市公司審計師及非上市公司審計師的牌照分類,發牌權分別由財匯局及會計師公會掌握,這會構成雙重標準及架構重叠,絕不可取。
以上幾項透過立法程序賦予會計師公會的責任與權利,如要由公會轉移到一個獨立機構去執行的話,會計師公會沒有再作為一法定團體的需要,這是要徵詢會員意見的。
當然,今次公會的諮詢是第一步,其立場亦不主張把這些功能剔走,換句話說,上期提到的(B)模式(即自我監管加獨立人士制度)是既定而行之有效的模式,除非有很逼切的客觀理由,否則行之有效的制度不應亂改。
要強調的是,會計師公會3.6萬名會員中,有三分之二是非執業及在商界工作,但公會40年來的工作及資源分配都向執業一族傾斜,忽略了商界會員。亦可以說,大部份會員交的會費沒有被善用,這種被忽略的情況長此下去是不健康的。
英國會計界就執業與商界之分已有劃清界線及決裂的迹象。
今年初,以商界會計師為主的Chartered Institute of Management Accountants(CIMA)決定脫離Consultative Committee of Accountancy Bodies(CCAB)以節省每年數以百萬計,其對CCAB的經費貢獻。
CCAB是為方便英國眾多會計師協會(不下於六個)與政府及監管部門溝通而設的橋樑。CIMA退出CCAB的主因是英國政府及財匯局關注的審計及審計行業監管,跟商界會員毫不相關,亦無幫助,退出CCAB可省卻財政及人力資源,一舉兩得。客觀分析,我覺得這個決裂是可取的。
一個月後,CIMA更與全球最大、有40萬名會員的美國會計師協會American Institute of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s(AICPA)聯合公佈,共同組織頒佈一個跨大西洋的商界會計師銜頭Chartered Global Management Accountants(CGMA)。AICPA在美國經過數十年獨立監管洗禮,將傳統會計師公會負責的功能廢掉後,成為一個沒有四肢的民間會計組織,與CIMA合作是另謀出路的例子。
在香港,如果政府政策、財匯局野心加上立法會大部份議員配合,把會計師公會的職能進一步抽走的話,公會(或其大部份商界會員)也極有可能走同樣的路。
因此,容許我在此向公會領導、財經高官及立法會有關事務委員會呼籲,你們多花點時間考慮改革方向的定位,其利弊及長遠代價,不要讓鬆綁的蠻牛衝入瓷器店內搞到烏煙瘴氣,一團糟!
周光暉
mailto:[email protected]
足本收睇《亂噏24》x 鄭秀文@杜琪峯;DADA閃電復出後首次專訪!
周一至周五《亂噏24》約定你: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