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粗暴河蟹路姆西刪周博賢專欄文章「梁振英」三字

經濟日報粗暴河蟹路姆西
刪周博賢專欄文章「梁振英」三字

【本報訊】言論空間收窄,內容由嚴肅的港聞,到輕鬆的副刊,統統不能倖免。著名音樂人周博賢昨日在《經濟日報》副刊發表題為〈再見路姆西〉的專欄文章,其中兩處提及「梁振英」均被「河蟹」刪掉,他質疑「梁振英」三字是否已變敏感詞。新聞系學者批評現時傳媒粗暴河蟹,即使文化版的「豆腐框」也嚴密監控,是香港悲哀。該報回應指編輯時採取「對事不對人」的態度,並避免「粗鄙不雅言詞」。
記者:張嘉雯

音樂人周博賢昨日在《經濟日報》發表的專欄文章慘遭「河蟹」。資料圖片

周博賢的文章刊於《經濟日報》C3版,原文首段寫「路姆西」熱賣至揚威海外,「足見市民對梁振英政府的不滿和怨恨」,其中「梁振英」三字遭刪去;文章末段則想像政府立法強行回收路姆西,並在大球場舉行聲討大會,「最後由梁振英燃點『聖火』,將堆在場中央如小山的路姆西付諸一炬,引領觀眾高叫『燒佢路姆西!』」但刊出時文中的「梁振英」和「引領觀眾高叫『燒佢路姆西!』」等字眼均被刪走。
周博賢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文章只是借意想像,純屬開玩笑,「但提及路姆西,好難唔提梁振英囉」。他指刪文前未獲通知,「梁振英」三字被刪掉後,連帶文意亦被扭曲,變得像跟梁振英無關,「我係講緊市民對梁振英政府,唔係單單對政府」。

未獲通知扭曲文意

周認為現時傳媒自我審查已是事實,毋用懷疑,但想不通為何連「梁振英」三字都要刪掉,「我記憶中,有試過因為太長而刪文,至於有冇刪敏感詞就唔太確定,我問過負責嘅編輯點解會咁,佢話係採訪主任嘅決定,我已經對此表示失望」。他指連梁振英亦與路姆西合照,幽了自己一默,不明何以其文章不能出現「梁振英」。
《經濟日報》回應指該報採取「以事實為基本,對一切虛構故事採取對事不對人」的原則,「避免所有粗鄙不雅言詞及用語,以維護本報一向所秉持公正及持平的方針」。

學者:香港嘅悲哀

浸大新聞系助理教授杜耀明批評,傳媒河蟹越來越粗暴,「97年前一般都有,但會用改版嘅名義,成個作者抬走,𠵱家粗暴啲、好礙眼,係人都睇到」。他形容情況惡化,相信有外力發功保護弱勢政府,「視乎西環點發功,評論版當然唔會有任何批評言論,社論唔使講,文化版嘅豆腐框都嚴密監控,無孔不入,係香港嘅悲哀,反映尺度更加嚴」。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