喫飯即是吃煩惱? - 林夕

喫飯即是吃煩惱? - 林夕

這真不是一個禪宗公案,是當代真人真事。
蘇州友跟姑蘇寒山寺師傅相熟,時相往還。剛去短修了五天,就吃了五天共十頓的麵,在餐桌上叫苦,看見麵就怕了。
怎麼?寒山寺沒飯吃的嗎?原來,那師傅說,飯煩音近,吃飯吃飯,就像提醒自己吃下煩惱,要不得。
我聽了大駭,和尚還會玩食字?想那方丈即使很小器,也不是特首,不會嚴正追究到底,就忍不住就抬起槓來。
我說:飯是第四聲,煩是第二聲,這樣也能攪在一起,也真雜念未除,六根不淨。更何況,煩惱是要滅,可是不吃飯,不碰煩惱,只不過是在逃避煩惱。佛家講念念不住,不住者不停也,來了沒關係,去了也不打緊,別停駐在心裏不放行就行,煩惱亦作如是觀。大悲大喜皆煩惱,連得到了任何寶貝都是煩惱,既不能隔絕,也不能靠逃避打發,所以佛家也教我們學習與煩惱相處,在同居中任它生滅相續。
再說,這諧音禁吃法,認真起來,也不是辦法啊。不吃飯吃麵,麵與面同音,面者名相攸關,拿起筷子就念起這個,念不得。吃豆吧,整天給挑逗,逗不得。菜,猜來猜去,雜念叢生,猜不得。吃豆腐,更是登徒浪子所為。說穿了,只要你想吃,吃煩惱吃豆腐,也都是在修行,只要你不想人家吃,任何東西也有個諧音,讓你聯想到犯忌諱之處,說法易找,執念難去。
不過,禪宗公案多以荒謬事開頭,最後以無頭公案結尾,任人猜那說不出的教訓。說不定方丈也是隨口妄語,其實是以麵局作修煉課程。什麼叫修行,喫茶去喫飯去喫麵去,天天要你喫同一樣東西,而你不曾喫着碗裏的想着別人鍋裏的,也算略有小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