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全會之後,內地忽然之間多了許多傾向市場的改革,其中之一就是中證監提出要將新股上市的監控,改以披露為本的準則,把關的責任由官府交回中介人及投機者。
簡單不過的改變,已經反映在方向上,北京也不得不承認,過去那種官府主導的資金分配模式,令政治因素過份地影響資金流向。內地不是沒有資金,但是嚴重的扭曲,令到資金先傾斜到銀行,然後再由銀行滿瀉到影子銀行系統中類似存貸的各種活動。這種現象不但反映資金未能達到有效的分配,資訊不對稱和不透明的情況,其實也隱藏了若干風險。沒有人知道,讓情況持續下去,結果會是怎樣。
內地股民,主流視中證監重開新股上市,為出貨訊號,表面上合理。但實際上,假使現時股價已經反映了股票的內在價值,新股上市,雖說是資產供應增加,但與此同時,市場分配到股票資產的資金,也不應視為一個固定值,股票的整體價值水平,也未必一定因為供應增加而下跌。換言之,資金和資產的供應關係,本質上就是動態的,不能單方面見到將有新股上市就假設整體價值必然下跌。
說到底,內地的股市,甚至推而廣之到其他的市場,在深度仍然有待進一步發展。深度,除了是資金的多少,還有投機者的習性和文化。
畢竟,在一個既封閉且許多重要決定均是由上而下的社會,這種深度的形成,除了需要時間,還要一定的經歷,而且很可能是痛苦的經歷。
利世民
http://www.facebook.com/AppleSimon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