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一個消費者團體做的民調,有59%的公眾不信任電力公司,比起銀行的33%及汽車sales的55%都要衰。另一項調查則顯示,高達83%市民認為電力公司賺到盡,犧牲了消費者的利益。以上說的不是香港,而是英國,當地電費加幅因為長期高於通脹,引起民憤,最近被執政在野兩黨群起圍毆。兩電昨日宣佈未來五年電費加幅,其中中電(002)披露將累積加價39%,我希望他小心睇路。
英國的能源收費年年勁加,過去十年每戶能源開支升了兩倍,早前當地的六大能源公司陸續公佈加幅,除了一家外,其他的加幅竟然平均達9.1%,超越了市民忍受的臨界點,媒體更以醜聞來形容加價行動。在野的工黨黨魁文立彬(Ed Miliband)嗅到民怨,於9月的周年黨大會,宣佈工黨若在明年5月的大選勝出,將會凍結電費及氣價20個月,並且會廢掉現有能源監管機構Ofgem,另立一個對消費者更友善的衙門,又會要求六大能源公司拆分發電及售電業務,以增加訂價的透明度。
政黨借議題為大選鋪路
文立彬迅即借此上位,保守黨執輸行頭,也要急起直追。曾任首相的馬卓安立時建議,向能源公司徵收暴利稅,財相歐思邦不敢怠慢,上周再宣佈,減免一些環保徵費,及改動對再生能源的補貼,目標是令能源公司向消費者全數回饋這些減免,令家家戶戶每年的能源開支可以減少50鎊。
同一時間,有生存威脅的Ofgem亦要表現勇武,宣佈對氣體批發市場是否存在操縱問題立案調查,又聘用鑑證會計師(forensic accountant)來查數。
一連串動作,在在顯示電費問題,已成為明年英國大選的主戰場,被各黨起勢入樽攞分,而能源公司只會雞犬不寧,疲於接招,奈何多年來在公眾間的形象低落,還擊之力有限。
查實,英國的公用事業市場競爭比香港大,利錢比香港少,多年來的加價,一來因為燃料成本上升,有需求因素(福島核電廠事件令天然氣需求上升),也有供應限制(北海氣田的供應減少),亦與英國政府的環保政策及推動優化燃料組合有關,並非完全落晒自己袋。
易牽動民意 股價恐受累
可是,當地的電費計算繁雜,名目甚多,這裏一盤賬,那裏一調整,普通市民根本無法搞得清楚。總之見到能源公司賺大錢,電費又狂加,便火到嚟。不要以為,只要合乎法規,遵照合約精神,便可以價照加舞照跳,若果不做好預期管理,就算沒有法律風險,也肯定會影響商譽及形象,甚至連累股價,不信?看看六大能源公司之一的Centrica,過去三個月股價蒸發了18%。
公用服務加費一向是民意計時炸彈,將自己變成眾矢之的,即使藝高人膽大,要瀟灑走一回也恐怕不易。
丘亦生
金融中心fan page:
http://www.facebook.com/hkfincentre
杜琪峰&鄭秀文齊齊《亂噏24》同3個大帝吹吹水!
周一至周五《亂噏24》約定你: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