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城盲搶「路姆西」,只因社民連成員將之怒擲梁振英,取其諧音「丟你路姆西」,再加上社交媒體瘋傳,令之爆紅,周一還未及半天已被搶購一空,或到明年才會返貨。
近年這些「一夜成名」的人和物,不論是巴士阿叔、江南style、14巴港女、候任新聞統籌專員馮煒光的三個字「不予置平」,以至這隻路姆西,統統是由網上媒體「人傳人」而煉成,外國稱之為「go viral」;主流媒體的角色,頂多只是跟進,將之推成「正統」讓不多上網的大眾聚焦,同時為以「推到上報」為樂的網絡群眾給力,予他們誘因繼續留意和發掘身邊騎呢事。「議程設定」(agenda setting)的功用,主流媒體已遠遜網絡。就是這隻在香港叫Lufsig,但在大陸譯成「路姆西」的產品,也是「高登仔」在網上首先發現。
反觀主流娛樂媒體在做甚麼?上周突然出現一則「認錯」專訪,話說某女藝員疑因同性戀情曝光,加上其後在微博否認,導致家人懊惱,公司責難,於是要來個大告解,聲淚俱下,說甚麼為「傷害了他人」而懺悔。但自古藝人否認戀情,或將之由地上轉到地下,不計其數,有誰曾需要出來認錯?若異性戀者「玩低調」無錯,為何同性戀的要認錯?若說「以大話否認」是錯,那為何她要說謊?若不是同性戀情備受社會歧視,又何需如斯害怕曝光?
瘋狂變常態
台灣歌手蔡依林有首作品《馬賽克》,大意是說女生為取悅男生,掛上五顏六色的打扮,最終弄得對鏡也認不出自己來,猶如面部打了馬賽克(俗稱「打格仔」)。隱約覺得這女藝員跟曲中人甚似,為取悅某些人,要來個自我批判和否定,弄得面目模糊。有人說她不夠堅決,應企硬拒絕認錯。可是,若工作上真的受壓,不認錯會「無飯開」,那還有甚麼反抗的餘地?然而,若真的存在這種壓力,便是徹頭徹尾的性傾向歧視,要譴責的不是她,而是施壓的老闆,和幫手宣揚「同性戀/我做錯/求原諒/大和解」這種劣質潔癖的媒體;要擲以路姆西的,除特首外,還有這些機構。
此刻我們怒極也只會投擲路姆西,苦中作樂,洩憤有餘,但殺傷力不足,中招者不痛不癢,還可惡形惡相指斥為「暴力」,要追究到底。可是,這已是一個開始:現在掟公仔已十分畀面,若港視發牌事件繼續不予澄清、有利益衝突的高官可以繼續留任、平庸之輩可獲聘領取月入18萬元的俸祿、中港矛盾不加處理更反銷「中港融合」、菲律賓人質事件繼續由它「攤凍」、樓價不跌反升卻自詡措施略有成效且不會自滿、或政改只能在欽差大臣口講的框架內進行的話,將來投擲的,可能真的如議員黃毓民所說的汽油彈。常理之下,無人想去到這種地步。但當一切常理崩壞,眾人忍無可忍時,瘋狂,或變成唯一的常態。
【爾娛我炸】
撰文:周博賢
全能音樂創作人,以文字關懷社會。
本欄逢周三刊登
全民起義,網民話事!
立即登入萬千星虧頒獎禮投票網,投下心目中最虧之選。
http://campaign.appledaily.com/tvawards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