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兩名社民連成員在施政報告諮詢會上,向特首梁振英掟雞蛋抗議,結果卻擊中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前額。梁強烈譴責社民連成員行為,指「掟雞蛋」是「暴力」和「違法」示威手段,並表明會依法追究。
向政治人物擲蛋,明顯是襲擊兼且公眾地方行為不檢。然而,網友和公眾居然一面倒撐滋事分子,足以提醒政府極需要就此事自我檢討。只可惜,梁的過火反應,正好貫徹他每次出醜時總要向公眾發脾氣的惡劣作風。
政治人物中蛋時的反應,很能反映其政治智慧和最基本的情緒智商,採取和平態度總比譴責式的回應較能穩定民心。相比起香港的政治人物,外國很多政治家──甚至形象普通、不甚得民心的那群──每當面對類似場面均應付自如。
例如,2008年美國前總統小布殊在伊拉克舉行記招時,遇上當地一個激動的記者,因為不滿美國向自己國家發動戰爭,於是當場脫掉鞋子並兩次將鞋扔向小布殊,雖沒有擊中他,卻間接令一位同行美國公職人員受傷。事後,其他伊拉克記者向小布殊道歉時,他解釋自己無受事件影響,亦不感到受威脅,還認為該記者此舉不過想引起大眾注目,着大家不要大驚小怪,最後更打趣說那雙是十號鞋。
又例如,2009年溫家寶在劍橋大學舉行有關中國發展的演講時,台下一位來自德國的研究生將一隻鞋扔向他,大罵他是個「謊話連篇」的「獨裁者」,又批評學校邀請他講學。鞋子無擊中溫總,只落在他跟前不遠處。溫總當時形容事件「卑劣」,隨後卻為學生辯護,對英國首相表示希望學校不要開除該學生,要讓他繼續讀書,因為學習只會對學生有益。你可能不屑這個講法,認為既虛偽又陳腔,然而溫總家族接連傳出醜聞,不少人對他印象還是不賴,乃跟他的形象管理和這些不慍不火的表現不無關係。
最近的好例子,莫過於台灣總統馬英九。他近年民望不斷下降,人民不但在集會上向他和其他官員的畫像擲鞋,但凡他出席公開活動,示威者擲鞋對待更是家常便飯。今年9月他出席一間大學的坐談會時,民進黨人士更出動數百個示威者在大學門外抗議,然後各自將手執的鞋子扔向他的車隊。因為身經百戰,馬總統一直都從容面對,極其量只會做個慼眉表情,有次還主動上前跟一位向他擲鞋的示威者握手,又嚴肅地聽取他訴求。
曾俊華直接被冒犯,仍懂得幽默一番:「醫生平日都叫我唔好食咁多蛋,今日都好在我都冇着件靚西裝」,反映他有氣度兼處變不驚。儘管很多人不滿意其「中產論」,相信這個風趣回應,為他掙回不少分數。相反,梁振英的過激反應卻只會令其形象繼續下跌,黃毓民「掟彈/蛋」一辭並非恐嚇,而是告誡,民怨持續升級下,恐怕變成預兆。
黎德怡
美國執業律師
專欄作家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