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紅線女--愛國知識分子的無奈抉擇

特稿:
紅線女--愛國知識分子的無奈抉擇

「她為甚麼要回去呢?現在不是給紅衞兵鬥得不成人形嗎?」
這是我母親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說過大概這麼一句。她說的是五十年代轟動一時紅線女和丈夫馬師曾從香港走過羅湖橋回到祖國生活的大事件。母親是紅線女粉絲,我兒時幾乎每星期總要被迫聽幾回《昭君出塞》,有一段時期我連歌詞都念得出來,但紅線女屬於女高音,一般人很難跟着她一起唱。
我們這一代實在沒資格去評定紅線女當年捨香港的富貴家財回國報效之心。中國人在那段日子心裏所想的,不是今天我們能夠了解。據說馬師曾和紅線女只要演幾場大戲便賺夠買一幢大屋的金錢,如此輝煌的事業和生活擺在眼前不要,偏要回國參加建設祖國。活在殖民地資本主義的我們又怎會了解?實際上,這樣的愛國知識分子或者藝術家也不只她一個有這種回歸的行為。她當然想不到回到中國之後會有文化大革命,會被剃了半邊的頭髮去掃街,還改名為黑線女。她更加不會想到在她去世之年,香港人搶着回祖國賺人民幣呢。
紅線女主演的粵語殘片在我年輕時在電視上時有播出,我看着這麼一個美麗的女子,感到她背後的是一份堅強的毅力。在一個粵劇世家長大的她,似乎也跟我們的父母輩沒有得選擇,幾乎鐵定是跟隨上一代的事業。紅線女實際上也確然有她的實力,她的「紅腔」結合了京劇和粵劇的技巧,宏亮而美麗的聲音,四十年代已經在國內成名。但對於我來說,當年她的唱片錄音非常差勁,對於如此女高音的刺耳聲音,實在無法忍受。更重要的是我這個殖民地長大的假洋鬼子,覺得她的成名作《昭君出塞》真是跟她的命運非常貼切。她若留在香港,除非有甚麼意外,否則鐵定是名成利就的,無奈她選擇「出塞」,結果一無所有還被鬥慘了。這種人真是太純真太蠢了。有一段日子我聽了很多粵曲,就是不聽她唱的歌曲。
今天看來當然是我太過幼稚。五十年代中,中國共產黨不像今天對資本家膜拜,反而擺出一派對文化藝術家的重視。1956年接受周恩來的邀請回國參觀。那陣子還沒文化大革命,雖然已經有三反五反運動,卻仍未到大躍進致餓俘遍野。在一片大好形勢下,受到近百年外國人欺凌的中國人,終於覺得有了明天。加上那時的統戰工夫做得好,翌年紅線女拋棄香港回到祖國其實有她的可貴的理由。我們不能因為共產黨後來的不仁,而對類似紅線女那般的回國愛國分子作出批評。
紅線女在粵劇界的地位和貢獻不必我們錦上添花,她作為一個現代的中國藝人正好反映了這幾十年來中國的現實。在年齡相差這麼大之下,仍然跟馬師曾同居然後結婚,在那個年代就像她選擇回祖國一樣,是對自我堅持的勇氣表現,是真正的新時代女性。
撰文:仰止

全民起義,網民話事!
立即登入萬千星虧頒獎禮投票網,投下心目中最虧之選。
http://campaign.appledaily.com/tvawards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