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百貨執行董事郭志一是永安百貨創辦人之一郭泉的孫,小時候暑假必到家族的石澳大宅小住數月,那裏連接泳灘,舉步間便可出海游泳,他從此與大海譜下一段悠久情緣。在香港國際學校就讀中學時,跟師兄徒潛到珊瑚礁,學會用魚槍打魚,覺得刺激又好玩,百玩不厭,心癮起時更每逢周六、日開自己的遊艇出海,黃昏下水打魚為晚餐張羅,在船上吃罷晚飯就休息,準備天一光再打魚。他對海魚習性瞭如指掌,九十年代初,未接管家族生意時已做過海魚進口生意。七年前,見海洋質素每況愈下,遂開始研究室內飼養海魚。03年與香港大學合作,五年後成功展開他的龍躉生意,成為本港室內飼養海魚的第一人。
記者:吳宛蔚
攝影:梁志永
【打魚威水史】
「海魚膽小,怕受刺激,像港人最愛的東星斑,一嚇就死,要長途跋涉來到香港,一定要做多少手腳方能減輕運輸時的損耗。」郭志一說。他擁有逾30年用魚槍潛水打魚的經驗,又曾做過高價珊瑚海魚如東星斑、蘇眉、老鼠斑等進口生意,對海魚的習性非常熟悉。「這些知識當然不是大學教,書本上亦沒有詳盡記載,但畢竟都打了30多年魚,多少都總會學到一點。」
香港的釣魚季節始於初夏,每年春天魚會從香港的東北面,即大浪西灣方向游過來,大約到端午節就會去到西面,到秋天季尾就會離開,視乎風向及水溫。他說,香港連接大陸的岸邊水溫比海中心低,如鑽油台那裏的水也比岸邊的和暖很多,吸引更多魚類停留,不過現時冬季氣溫低,就算潛下水也沒有魚可以打。
兒時居石澳 打魚為樂
因為小時候經常到家族位於石澳的大宅遊玩,那裏有一條小樓梯連接沙灘,他就最喜歡戴上泳鏡,在水面把頭伸入水中欣賞水底奇觀。「七十年代石澳的水好靚,仲靚過大浪西,有時捉魚,有時捉螃蟹,十分快樂。」
那時,他認識一位比他年長數十載,住在附近的會計師朋友一起潛水打魚。他最記得那位大哥哥告訴他,當時住在石澳不用擔心糧食問題,肚餓就拿着魚槍,一到水底就輕易打到幾斤重的魚。「他還帶我上他的船,跟他出海打魚見識,當時是好風光的事,只有明星如謝賢、鄧光榮等,才會坐船去西貢打魚。」
升讀中學時,認識一班同好此道的師兄,由於零用錢不多,年少氣盛膽又大,赤手空拳潛到離水面20米的珊瑚礁,只帶備打魚用的魚槍下水。原來醉心打壁球和高爾夫球都不及潛水打魚刺激好玩。在美國加州留學和英國工作一陣子後,1983年他回流香港,認識了一位特許會計師,當時一有空或逢假日,他都會開着自己的船出海潛水打魚。
「香港的水域我一般喜歡向南走,蒲台島以南開始潛,那裏魚穫豐富且危險性較低。」郭志一說。他從來都不向鑽油台方向潛,「雖然那區的魚大、量又多,但其實它既是禁區又位於大海中央,一有浪衝過來就會被沖走,太危險。」
飼養海魚可防雪茄毒
凡是水流急湍、環境複雜的水域他都不去,但海底世界總會有意想不到的事發生,例如遇到鯊魚和海狼,他仍記得1995年,他差點魂斷於鯊魚口。那一年的一個星期六黃昏,他如常與朋友出海潛水過夜,先去長短嘴潛水為晚餐張羅,翌日再到大亞灣,回程時才知,星期日在長短嘴的同一地點,有潛水發燒友被鯊魚咬傷。他說,每年初夏香港水域的鯊魚特別多,因為在台灣海峽有一條清澈的水流流到香港,恰巧把吞拿魚及捕食吞拿魚的鯊魚一起引來香港,「其實見到鯊魚不用怕,看不到不能防範反而更危險。」他教導,「你只要表現得比牠們凶狠,衝過去它就會走。」
他曾夥拍朋友經營進口高級海魚生意,「當年一條蘇眉都要幾百元,一船魚由馬來西亞運來香港,途中不斷用海水圍養着,只要一條出事,整船魚都要報銷。」雖然生意大有可圖,但風險高,而且他自己潛水打魚亦知道,海底資源越見匱乏,而且經常發生食用海魚中雪茄毒的個案,於是有了將海魚放在陸上飼養的想法。
參考台灣南部的飼養模式,他聯同中文大學在嘉道理農場花了五年時間研究陸地飼養海魚的可行性,終於在2006年在米埔興建第一個魚場,開辦人工室內飼養龍躉生意。逢星期五,他都會從市區驅車到新界魚場視察,利用自己多年來對海魚的認識,提供意見,如一般人認為養魚(塘魚)充滿泥味,是由於水不夠潔淨,他們從澳洲購買淨化系統,亦了解龍躉等珊瑚魚受驚嚇後會嘔吐的特性,決定在送貨前要禁止餵食三日。
他們生產的海魚大多是兩斤重,郭志一認為最適合清蒸,現正提供予半島酒店、馬會、會展、澳門威尼斯人酒店及銀河娛樂城等使用。他說一個人吃魚的習慣會透露身世,「香港與澳門由珠江相隔,十九世紀的珠江水域有許多海盜出沒,最出名的是張保仔,他們最喜歡打劫客船,更會將船上的所有人捉住,給他們做一圍菜,試試他們哪一個是有錢人,狂啃肉就一定是窮人,吃骨頭的就是有錢人。」
自從做了龍躉生意,經常招待朋友又要負責品質監控,他已甚少吃魚,但真的要吃他也只挑背鰭來吃。
【食評】
【著名食家 唯靈】
唯靈表示未有養殖龍躉之前,本港只有100斤以上的龍躉供應。一條逾百斤的龍躉最值錢的是魚頭下的三節頸骨、魚扣和魚腸,肉就是有最近尾鰭的一小節最滑,其餘都太硬太粗,是下價貨。但自從有了養殖龍躉,出產兩、三斤的龍躉,為市場帶來一個新食法。他認為養殖的魚終究不夠海魚鮮美,最好以紅燒或生炆方法烹調增加食味。
【留家廚房主理人 劉晉】
上次吃到養殖龍躉已是數年前的事,但劉晉依然印象深刻,「味道當然不會是100分,我會給75分,但牠優勝之處是每次都給你同樣的75分,是野生不可能保證的穩定質素。」對經營飲食業的他來說,飼養的龍躉味道與野生的有九成似,又可避免海洋污染帶來的病毒,養殖場更提供到大量大小相同的魚,令人滿意。
【花尾龍躉 vs 沙巴龍躉】
【花尾龍躉】
花尾龍躉學名鞍帶石斑魚,是石斑魚類中最大型的品種,最大可生長至9呎長、440公斤重,主要分佈於印度、非洲東岸、紅海、日本南部和澳洲西北部。幼年時,牠是黃色,身體上有三塊不規則的黑色斑紋,但隨着成長,黑色斑紋內會開始出現白色或黃色的斑點,而成魚的鰭有黑色斑點。
【沙巴龍躉】
沙巴龍躉是人工繁殖品種,由老虎斑與花尾龍躉雜交而成,成魚魚身呈黃色佈滿黑色斑點。花尾龍躉是皮包鱗,魚身有多3至5層魚皮包裹魚肉,魚身看得出魚鱗斑紋,但摸上去滑溜不刺手,而沙巴龍躉卻沒有;亦只有花尾龍躉才有厚身、膠質重的口感。由於沙巴龍躉不是天然的生物,有環保人士擔心,慈心人士將其放生會影響海洋生態,有機會在進一步繁殖時把原有的基因消滅。
亞洲水產養殖科技有限公司
網址: http://www.aquatechasia.hk
杜琪峰&鄭秀文齊齊《亂噏24》同3個大帝吹吹水!
周一至周五《亂噏24》約定你: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