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求全民投票(學民思潮成員 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二年級生 張秀賢) - 張秀賢

尋求全民投票
(學民思潮成員 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二年級生 張秀賢) - 張秀賢

第一輪政改諮詢的諮詢範圍相當廣泛,包含2016立法會選舉,以至2017行政長官普選的安排,加上這是一次無立場、框架式諮詢(當然我不太相信政府真的沒立場),可能複雜得五個月也處理不到問題的核心 。如何判斷甚麼原則是公眾共識,甚麼不是,單靠政府現時提出的諮詢模式成效確實有限。
現時坊間,有不少人士和團體都提出了政改方案建議,雖然方案內容迥異,但爭議點應不是實質細節,而在於選舉的基本原則,如應否符合國際原則、應否採用公民聯署提名作為唯一或其中一個提名方式、行政長官應否容許持有政黨黨籍等等,這些問題其實可以利用一些表態式的方式以收集意見。
過去十多年,政府一直採用制訂諮詢期和開設委員會的方式來處理政策問題,過往的政改亦是如此處理。正如林鄭月娥所說,政改正在進入大直路,但處理意見的方式總不能十年如一日,墨守成規。如果政府真的有決心解決這個重大問題,就應該勇於突破現時框架,主動解決分歧。
最有效的解決辦法,當然是政府進行一個有法律效力的全民投票,容許市民作出直接表態。當然,一提出全民投票,或是公投,就會引來建制派、左報以至北京的「挑戰主權」、「意圖港獨」等老掉牙的攻擊立論。可是回看過去,基本法草委就曾接納「雙查方案」,將「由全民投票決定是否落實普選」寫進基本法第二稿,當年此方案被喻為保守方案,曾惹來很大的反對聲音。但無論如何,當年基本法草委將全民投票寫進基本法草稿,難道他們沒有想到主權的問題嗎?所謂「非常時期,要採用非常手段」,在這政改的非常時期,就應採用全民投票這種非常手段解決問題。
還記得呂大樂教授曾寫過一篇文章,指出「公投是最有效的維穩手段」。縱然全民投票亦有其局限性,但在今天這個眾說紛紜的時代,全民投票可能就是其中最有效量化香港民意,決定香港民主發展最有效的方法。
文章只屬個人立場

張秀賢
學民思潮成員 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二年級生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