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仔在學業上是一名尖子,不僅成績優異,在父母眼中更是乖乖仔一名。明仔大學畢業後,正準備投身專業人士行列之際,突然性情變得古怪,又常常感覺有人要傷害他。
父母一直對明仔抱有很高的期望,令明仔長期處於高壓的狀態,最終無法承受,崩潰成病。
明仔的父母初時不肯面對兒子患有精神病的事實,病情多次反覆也沒有及早求醫。幸好他們最後明白為兒子好,就必須要尋求適當治療。
經過住院治療後,明仔的個案交由我負責於社區內跟進。起初每次家訪時,明仔極不願意傾談,顯得頗有戒心,知道我是為他的病情而來。明仔不想與任何人談他的病,醫護人員也不例外。
投其所好 增強互信
我嘗試改變和明仔的溝通方法,實行投其所好,希望能增強互信、減低隔膜,從而了解其病情進展。
明白到明仔病後多留在家中,但對攝影和電腦越來越有興趣。所以在家訪時,都會多談關於攝影和電腦方面的話題,更不時向他請教一些攝影的技術,並一起外出攝影。在一段與他相處的日子裏,我成功拉近與明仔的距離,他的父母也不再擔憂,更相互配合。一家人經常圍坐傾談、鼓勵及支持明仔。
與病人及其家人相處,很多時都會遇到一些無形的抗拒。要深入了解他們從而協助其復元進程,除了耐性外,更要與他們有深入的溝通,從興趣入手,往往是一個比較有效的方法。
撰文:九龍醫院社區精神科顧問護師劉嘉盛
逢周一刊出
杜琪峰&鄭秀文齊齊《亂噏24》同3個大帝吹吹水!
周一至周五《亂噏24》約定你: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