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一張老照片能帶人時光旅行,但原來香港的舊相不限於平面照,本港早在百多年前已流行3D攝影,更有立體街景。這批3D黑白照即將在香港歷史博物館曝光,館方特意複製這些相片,只要將相放入特製觀賞器就能親睹立體效果,如同置身上世紀的中環,穿梭殖民時代前的維多利亞城貌。
記者:吳嘉羚
香港是中國首個有影樓的地區,自十九世紀中葉,外國攝影師紛紛前來將香港風光定格,回國銷售圖利。那年代,在本港約2.5元可買到半打這些相片,屬上流社會玩意。香港歷史博物館獲得一萬張從英國購入的中國和香港歷史圖片,嚴選當中700多張在本月中開設展覽《影藏歲月》。
館長林國輝指,十九世紀末的3D照聚焦中上環。經歷超過一個世紀,今日的中上環已人面全非。現時中銀大廈與匯豐總行一帶,在144年前是舊香港大會堂。從照片可清楚看到,這座兩層高的大堂有歐洲古典拱門和柱廊,是文藝復興建築,與現今線條潔淨的干諾道新大會堂截然不同;相中亦可見大會堂門口有噴水池、英國水兵和華人,讓人超時空置身其中。
時興地圖立體街景,其實早在百多年前已有攝影師,用3D相機紀錄上環德輔道商店林立的街景。林國輝指,這批相非常清晰,「放大之後連舖頭名都睇到」,電線、行人與樹木更是層次分明。他指雖然要將相片放在觀賞器才能呈現立體效果,但當時亦深受外國人歡迎。館方特意複製這批照片和觀賞器,讓市民欣賞舊香港。
英法隨軍攝影師疑造假
立體相逼真,歷史照卻可以造假。1860年英法聯軍攻陷大沽炮台,隨軍攝影師比托拍攝的照片,盡見清兵屍體,卻沒有戰死的英法聯軍。學者普遍懷疑比托拍攝前,曾整理現場,造成聯軍大獲全勝。林國輝指,這做法可方便在西方求售圖利。
展覽亦會展出一批從未曝光的黑白照,如1923年的沙頭角支線列車照片,連館長林國輝也是首次「邂逅」,該支線僅營運約17年便停駛,甚少照片傳世。十九世紀中的皇仁書院預科生合照,紀錄當時稀有的華人知識階層。
西營盤有「鹹魚欄」之稱,十九世紀末攝於東邊街和正街照片,盡見該地的海味鹹魚舖,背景更可看到醫院道的國家醫院,惟這些景物現已消失,只能從老相片細味。
影藏歲月─ 香港舊照片展
地點︰
香港歷史博物館
展期︰
2013年12月18日至2014年4月21日
開放時間︰
平日上午10時至下午6時;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上午10時至下午7時;星期二休館(公眾假期除外)
入場費︰
20元;14元(20人或以上);10元(全日制學生、殘疾人士及60歲或以上長者);星期三半價;博物館通行證持有人免費入場
查詢電話︰
2724 9042
資料來源:香港歷史博物館
杜琪峰&鄭秀文齊齊《亂噏24》同3個大帝吹吹水!
周一至周五《亂噏24》約定你: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