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回歸前後,曾經有人提出,香港是否應該派隊參加中國聯賽,當時由於恐怕會影響到香港在國際足協的會員地位,所以並沒有真正探討過。16年過去,香港足球經歷了一個嚴冬,於是又有聲音認為,既然一個像樣的聯賽搞不起來,不如集中人才,參加國內聯賽吧。其實,這只是一廂情願,以及過於簡單化的想法而已。
回歸16年,中港兩地的職業足球已經是不同檔次了,易地而處,假如你是國內聯賽的「話事人」,你為甚麼要接受一支來自香港的球隊呢?論水準,即使集合香港精英,都未必可以在中甲立足;論投資,兩地球會更是「蚊髀牛髀」,試問一支來自香港的球隊,如何可以為中甲增值呢?如果不能帶來增值,我為甚麼要讓你插隊「打尖」?正如一支澳門業餘隊要來香港參加港甲,你會樂意接受嗎?
國內聯賽不是迪士尼樂園,不是你買張門票就可以「任玩」;即使可以「買飛」,這張「飛」都會貴得難以負擔。如果世界真有如此簡單,想參加就可以參加的話,倒不如派隊打英超。
又假設,香港真可以集中人才打中甲,這批精英球員自然不可能再兼踢本地聯賽。如此一來,香港還要繼續搞甲組嗎?若繼續搞,比賽只會更加不吸引,更加難吸引投資;到頭來,又怎可能持續培養出好球員參加國內聯賽呢?
足球是一種社會文化,文化一定要在本土生根才有生命力,香港並不是「足球沙漠」,我們的土壤一樣可以孕育新苗,一樣可以有所收成,事實上,過往亦曾經豐收過。重新搞好足球,並沒有捷徑,更沒有成功的隨意門,真正的出路不在國內,出路從來都在自己手上。
李德能
有線足球評述員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