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述醫術︰醫學院老師 - 梁憲孫

醫述醫術︰醫學院老師 - 梁憲孫

香港有一流的醫學院,每年培育數百名高質素的年輕醫生,服務香港。個別優秀的畢業生或會選擇留在母校,繼續發展,磨練醫術。他們充滿理想,醉心科研和教學,並願意負起培育下一代醫生的責任。
醫學院老師有三大任務,包括臨床醫療服務、教學和科研。三個範疇同樣重要,互相配合,具協同作用。
新畢業的醫生需先做一年實習醫生,再接受起碼六年的專科培訓,經過「香港醫學專科學院」的一連串嚴格考試後,才可成為「註冊專科醫生」。
醫學院老師並不會停止醫生的工作,他們一般會用超過一半時間照顧病人,這有助他們繼續積累寶貴的臨床經驗,與時並進。老師們還需熟習現代教學法,使教學工作事半功倍。這安排令老師們可以更有效傳授醫理、醫術和醫德。
醫學生初畢業時沒有太多的科研經驗,需畢業後再學習。除了接受六年的專科訓練之外,醫生老師一般要再花起碼三至四年時間,修讀一個研究學位 (Research Degree),例如哲學博士 (Doctor of Philosophy)或醫學博士(Doctor of Medicine),海外經驗亦是「指定動作」。這只是一個開始,有了一個好基礎,又有好的研究計劃,還需資源和設備配合,申請政府的研究基金是主要途徑。政府的學術研究撥款極為有限,競爭異常劇烈,成功率只有三成。
大學醫生有責任承先啟後,進行科研,發掘新的醫學知識。豐富的臨床經驗有助他們思考新的研究方向,發展更有效的診斷和醫療技術。成功的科研需與世界接軌,確立香港的國際地位。
資深老師需負責處理一些行政工作,領導醫學院的發展,這是另一個層次的事情。不少老師醉心醫學,視行政工作為畏途,非常抗拒。
行政工作需要時間和精力,容易吃力不討好。資源分配和老師升級等事情,常有爭論,不易處理,需要有高的「智商」IQ,還要有高的「情商」EQ,圓滑處事和溝通技巧。
醫學院老師要精通十八般武藝,容易顧此失彼;難度之高,壓力之大,外人不易明白和了解。

梁憲孫
養和醫院副院長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