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造業議會 亂配人手 學好髹油 要去拆窗

建造業議會 亂配人手 
學好髹油 要去拆窗

【記者盧文烈報道】政府研究擴大輸入外勞計劃,理據是部份行業缺乏新人入行,尤以建造業為重災區。但工會踢爆,負責培訓新血的建造業議會錯估市場形勢,資源錯配,影響培訓成效。建築地盤職工總會近月收到油漆課程學員投訴,指完成訓練後竟獲議會轉介與油漆無關的雜工工作,未能學以致用,一班10多人,大部份已轉行;而早前碼頭工潮結束後,一批機手一心轉投建造業,卻因報讀吊機及天秤課程要輪候兩年而卻步。
原本任地盤雜工的阿傑(假名),8月中在建造業議會訓練學院完成3個月的油漆課程,希望轉做油漆工,但畢業後學院卻轉介他從事與油漆無關的打炮仔雜工,日薪450元,較前職550元至650元還要低,最慘是被僱主欠薪,要議會插手追討。

吊機課程須等兩年

建築地盤職工總會組織幹事麥德正稱,不少與阿傑同班的學員也有類似遭遇,其中一人被介紹去拆鋁窗,但僱主沒提供安全裝備,學員工作時頭部受傷,由於僱主拒絕支付工傷賠償,最終要向勞工處求助。據工會了解,與阿傑同班的10多名同學多已轉行,「好多學員都對建造業失去信心」。
工會亦收到投訴指部份課程輪候時間太長。麥稱碼頭工潮結束後,不少機手希望轉投建造業,報讀與原本工作性質類似的吊機、天秤及挖土機課程,但部份人竟獲回覆要輪候兩年或以上,「有啲就報住名先,有啲索性放棄唔讀」。
麥德正批評建造業議會培訓資源嚴重錯配,部份工種對外聲稱人手不足,實際卻未能為學員提供相關空缺,「都唔知係市場根本冇空缺,定係議會搵唔到僱主」;相反部份課程未能配合市場最新形勢,學額太少,減慢培訓新血步伐。他說議會平均每月可為業界提供300個已完成培訓的工人,若全部入行根本毋須輸入外勞。勞顧會勞方成員梁籌庭指,未來10年基建工程陸續上馬,政府應做好完善人手規劃,「唔能夠一話唔夠人就輸入外勞」。
建造業議會稱所有短期課程的畢業學員,都會獲介紹與受訓工種有關的工作,根據紀錄,8月沒有學員反映議會介紹的工作與所學工種無關,籲學員聯絡專責職員跟進。議會現開辦多項吊機類別的機械操作課程,該等機械需龐大訓練場地,故每班只能訓練五名學員,申請一般需要輪候較長時間才可安排入學。議會並與承建商合作培訓,開闢新訓練場地及研究委託外間機構辦課程的可行性。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