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牆有耳:大學生輪公屋扣分正反對峙 李梓敬:要妥善分配資源

隔牆有耳:
大學生輪公屋扣分正反對峙 
李梓敬:要妥善分配資源

【隔牆對論】

記:《蘋果》記者  李:自由黨青年團主席李梓敬

記: 為何你會同意擁有一張大學證書,在申請公屋時被扣分?
李: 香港設立公屋申請計分制度,本就是希望將緊絀資源,分配給最有需要的人。2011年統計處人口普查資料顯示,單是擁有學位的大學生與沒有學位的大專生,收入有明顯差距,非大專學生入息中位數更不足1萬。大專生入息中位數為14,000元,大學學位有25,800元,這只是2011年數據,2013年會更高。
所以學歷越高,收入越高。我認為,用學歷調整公屋計分制並無不妥,正如現時公屋計分制也因應年齡、家庭人數或者家庭狀況有不同分數調整,目標也是一樣,就是將公屋資源妥善分配。
記:但一個大學生要做多久才有25,800元呢?
李:大約5至10年。
記: 若擁有大學學歷的市民真的有需要,申請時因為學歷被扣分,是否剝奪他們申請公屋的權利?大學學位變成「扣分位」是否公平、公義?
李: 大學生並非沒權利申請公屋,只要他們肯輪候,一樣會拿到個單位,只是時間長短、優次問題,所以並不存在剝奪他們權利的問題,分數調整並沒剝奪他們的申請權利,如果因為你是大學生,我不讓你申請,這當然不是非常合理,但很多人連申請公屋資格也沒有。
記: 如果擁有大學學歷的人做了多年也拿不到高工資,又有住屋需要,申請公屋時應不應被扣分?
李: 這個扣分安排只是令到他們沒有以往般優越,但現時機制下,只要他們輪候多一年便會多加12分,年長一年又會加3分,這些因素不會因教育程度受到影響,只要他輪候,終會上到車。
記: 但輪候公屋是分開「兩條隊」,一條是家庭申請人,一條是單身人士,即使將大學生申請人扣分,也不會加快家庭申請人獲分配公屋。那麼,把大學生申請扣分有甚麼用?
李: 現時輪候冊有23萬宗申請,大約6萬宗是35歲以下單身人士,這批人一半在讀書時已申請,三分之一即約1萬人是大學畢業生。如大學學位扣分制落實,餘下5萬沒大學學位的單身人士便可以快些上樓。
記:如何評價大學生申請公屋的心態?
李: 我接觸過申請公屋的大學生,有些還在讀書。他們坦誠說,因不知道畢業後的工作收入有多少,如不預先申請公屋,擔心將來會後悔。既然申請沒成本,為何不申請?申請公屋單位只是入紙便可。他們會想,如沒有入紙申請,「將來撈得唔係好掂,咁咪蝕底囉。如果我𠵱家入咗紙,萬一我撈得好掂,我到時咪withdraw(退出)」,我覺得是一種「唔好執輸嘅心態」。
記: 是甚麼原因導致大學生這種「唔好執輸嘅心態」呢?
李: 大學生多了,沒以往般尊貴優越。樓價問題亦令很多大學生憂慮畢業後是否有能力自置居所,組織家庭。此外,是社會風氣問題。大學生也多了申請綜援,社會普遍覺得,雖然大學生有能力,但倚賴政府和社會福利也非問題,「大學生解除咗呢個心魔,但未必係一件好事」。香港核心價值是靠自己、肯拼搏的精神,如果有能力的大學生也抱着倚賴社會、政府心態,長遠未必健康。
記:是否私樓太貴才逼到大學生申請公屋?
李: 年輕人申請公屋增加了很多,35歲以下人士申請多了30%,反映香港房屋是好大問題,因樓價高企,年輕人無從置業。解決此問題,應該由政府大幅增建公屋、居屋和私樓,未能增加供應量,也是塘水滾塘魚。
記: 你作為年輕中產,有能力單靠個人之力買樓嗎?
李: 我夠好彩,有能力自置居所,買了樓才結婚,不要談我吧。部份中產專業人士只是不想住舊樓,未能放下身段。旺角市中心還有300多呎,賣300多萬,專業人士是可以負擔。
記: 你會如何回應唐耀強「一張畢業證書竟然成為另類負資產」這句話?
李: 與其看大學證書是否一個負資產,不如着眼社會資源分配,將更有需要的人放在更加優先的次序。稍為有能力的人,要為有需要的人士想一想。「諗自己無可厚非,我哋每一個人都想幫,但資源緊絀下,應幫助啲有需要人士」。

面對公營房屋供應不足的問題,等上樓只怕是三年又三年。資料圖片

mailto:[email protected]

杜琪峰&鄭秀文齊齊《亂噏24》同3個大帝吹吹水!
周一至周五《亂噏24》約定你: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