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校63年 回顧錢穆 唐君毅 辦學辛酸新亞校史館尋大師足迹

創校63年 回顧錢穆 唐君毅 辦學辛酸
新亞校史館尋大師足迹

【本報訊】新亞書院踏入63周年,校史館記錄國學大師足迹。位於中文大學新亞書院的校史館將於下周六開幕,除了重現國學大師錢穆、唐君毅等學者創校初期的辛酸,展出舊校老物件更令校友重拾昔日艱苦奮進求學歷程,也讓新生代了解國學,承傳中國文化。
記者:彭美芳 張嘉雯

新亞書院前身為「亞洲文商學院」,1949年由南來學者組成,1950年易名為新亞書院,至今63年。新亞書院副院長陳新安指,今年是中大50周年,書院本身醞釀多年成立的校史館,將於下周六(14日)開幕,記錄逾半世紀的國學教育歷史。

200文物藏國學遺志

陳新安指,新亞校史館的歷史由「新亞書院」及其衍生的學術機構所組成,包括由新亞書院創辦人錢穆、唐君毅及牟宗三等在深水埗桂林街的早期發展,至後來遷進九龍城農圃道,以及書院被納入中大後而衍生的新亞中學和新亞研究所的歷史,均包含在內。
今次展覽,首輪會展出約200件文物,包括錢穆親筆書寫的教授聘書、學生證、畢業證書等,而錢穆的手稿、書信等,也是珍貴的文物,內容提及他鼓勵新生代要追求國學,不能讓儒學失傳。陳新安表示,現時校史館的內容以教授、校友的口述歷史為主,再配合文件、書信。由於早年的教師、校友相繼離世,故早期的校史較依賴信件佐證,呼籲校友繼續捐出新亞舊文物。
展覽中也有學生會的部份,介紹知名「新亞人」,如現時的中大政治系教授周寶松、中大校董會主席鄭海泉、資深傳媒人區家麟等。

新亞校友郭子偉(56商學)捐出學生證供展覽。

辦學欠錢求助蔣介石

除了展覽外,新亞書院亦計劃把口述歷史重整,校歌歌詞中「手空空,無一物,路遙遙,無止境」,反映錢穆、唐君毅於國共內戰後,由內地到港辦學,欠缺資金,首間校舍在深水埗桂林街唐樓三及四樓,租用兩層住宅用地,學者需要到中學做兼職,才可勉強應付課室、宿舍等租金,而個人的薪酬需各自張羅。
據1952至1957年在桂林街首批新亞人賈麗妮憶述,當時老師就將廚房後的工人房當宿舍,生活刻苦。
另一段重要片段是當年錢穆在財困時,曾到台灣找當時的總統蔣介石求助,獲得總統府從辦公費每月捐出3,000港元支持新亞營運;逃來香港的學生中,約三分二人無力繳付學費,教師需由月薪改時薪,讓學生繼續上學。
配合網絡發展,新亞正籌備網上校史館,包括播放錢穆、唐君毅等生前授課的情況,讓公眾重溫昔日師生追求國學熱情。

校史館展品包括學者余英時的畢業證書。

新亞校史館檔案

開幕日期:12月14日(展覽時間待定)
展館地點:中大新亞書院(誠明館側)
展覽內容:約200件展品,分四個主題,包括歷任教授、桂林街時期(1950至1956)、農圃道時期(1956至1973)、沙田時期(1973至今);佔地約1,000方呎,設聲音檔案,可重溫錢穆講課
資料來源:新亞校史館

校史館無數舊物見證錢穆創校辛酸。互聯網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