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年底實施的空氣質素健康指數(AQHI)就粒子濃度,細分成可吸入懸浮粒子(PM10)及微細懸浮粒子(PM2.5),後者為新納入計算的污染物,有醫生指其對身體損害更嚴重,早應納入計算範圍。
微細懸浮粒子是指直徑小於或等於2.5微米的懸浮粒子,養和醫院呼吸系統科中心主任林冰醫生指出,越微細的物質可越深地入侵身體,PM2.5的粒子可入侵肺泡及血液,透過循環系統可入侵心臟,故能誘使心臟病發,以及慢性氣管疾病如支氣管炎、哮喘等的急性發作,也增加患癌風險。他指許多國家包括內地,早依微細懸浮粒子濃度作空氣污染指標。
取消列一氧化碳濃度
中文大學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教授黃子惠年前受環保署委託,領導對空氣質素指數的研究。他表示,現行的空氣污染指數只計算PM10的懸浮粒子,當中超過七成都是PM2.5的微細懸浮粒子,新指數是更全面。此外,新指數不再計算空氣中一氧化碳的濃度,黃子惠解釋本港錄得的一氧化碳濃度長期低於世衞標準,不會威脅健康,故取消。《蘋果》記者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